碎石和礦渣墊層1.材料要求。(1)碎石。要求質地堅硬、致密、未風化;碎石粒徑一般為5~40毫米,吸水率不大于5%,含泥量不大于5%。(2)礦渣。當大面積鋪墊時,多采用爆破開采的高爐混合礦渣(即破碎后不經篩分的不分級礦渣),粒徑最大不超過200毫米;小面積墊層料徑20~60毫米的分級礦渣;要求質地堅硬,穩(wěn)定性合格,無侵蝕性,松散密度不小于1,1t/m↑3,壓碎指標不大于13%,含硫量不大于1.5%,礦含量不大于1%,不得混入鋼渣、煅燒過的白云石、石灰石等雜質,泥土及有機質含量不大于5%。(3)砂。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2.施工要點。(1)施工程序一般是先將軟弱土層挖除至見天然好土,然后作砂框,用平板振動器振實,再后作碎石或礦渣墊層。垂直砂框可與墊層同時施工。(2)墊層應分層鋪設和壓實。墊層壓實方法,一般用碾壓法或振搗法,前者用于大面積基礎,底寬每邊加寬12~15厘米。(3)夯實用人力木夯或機械夯,做到夯實均勻,表面平整密實,高低偏差不大于狼毫米。夯打時,如發(fā)現(xiàn)碎石三合土太干,應補澆灰漿,并隨澆隨打。鋪好的碎磚三合土不得留等隔日夯打。(4)鋪到設計標高后,在最后一遍夯打時,須加澆濃漿一層,等表面晾干后,再在上面鋪薄層砂子或爐渣,進行最后整平夯實,將棱角拍平,至表面泛漿為止,等干燥之后,方可使用。(5)夯打完的碎磚三合土,如突遇雨水沖刷或積水過多,以致表面灰漿層被破壞時,可在排除積水后,再新澆灰漿夯打堅實。
混凝土基礎施工1.施工準備?;A施工前應進行驗槽。應挖去局部軟弱土層,并用灰堵截中砂礫分層回填夯實。如有地下水或地面滯水,應排除基槽(坑)內浮土、積水、淤泥、垃圾、雜物等。2.施工方法。(1)基土良好,且無地下水時基槽(坑)第一階可利用原槽(坑)澆筑,上部臺階支模澆筑,模板要支撐牢固,縫隙孔洞應堵嚴,木模應澆水濕潤。(2)基礎混凝土澆筑高度在2米以內時,混凝土可直接卸入基槽(坑)內;澆筑高度在2米以上時,應通過漏斗、串筒或溜槽下灰。(3)澆筑臺階式基礎應按臺階分層一次澆筑完成,每層先澆邊角,后澆中間,錐形基礎如斜坡較陡,斜面部分應支模澆筑,或隨澆隨安裝模板。(4)當基槽(坑)因土質不一挖成階梯形式時,應當從最低處開始澆筑。(5)混凝土澆筑完后,外露部分應適當覆蓋,灑水養(yǎng)護;拆模后,及時分層回填土方并夯實。
毛石混凝土基礎施工1.施工準備。毛石應選用堅實、未風化、無裂縫、潔凈的石料,強度等級不低于MU20;毛石尺寸不應大于所澆部位最小寬度的1/3,且不得大于30厘米;表面如有污泥、水銹,應用水沖洗干凈。2.施工方法。(1)毛石混凝土的厚度不宜小于400毫米。澆筑時,應先鋪一層八~15厘米厚混凝土打底,再鋪上毛石,毛石插入混凝土約一半后,再灌混凝土,填滿所有空隙,再逐層鋪砌毛石和澆筑混凝土,直至基礎頂面,保持毛石頂部有不少于10厘米厚的混凝土覆蓋層。所摻加毛石數(shù)量應控制不超過基礎體積的25%。(2)毛石鋪放應均勻排列,使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毛石間距一般不小于10厘米,離開模板或槽壁距離不小于15厘米。(3)對于階梯形基礎,每一階高內應整分澆筑層,并有二排毛石,每階表面要基本抹平;對于錐形基礎,應注意保持斜面坡度的正確與平整,毛石不露于混凝土表面。
擴展基礎施工擴展基礎是指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和墻下混凝土條形基礎。1.施工準備。(1)基槽(坑)準備?;A施工前應進行驗槽,如局部有軟弱土層應挖除,并用灰土或砂礫分層回填夯實,如有地下水應排除,基槽(坑)內的浮土、積水、淤泥、雜物等應清除。(2)墊層施工。墊層厚度一般為100毫米,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小于C15,在驗槽后應立即澆筑,以免地基上擾動。2.施工方法。(1)墊層達到一定強度后,在其上劃線、支模、鋪放鋼筋網片。次下部垂直鋼筋應綁扎牢,并注意將鋼筋彎鉤朝上,連接柱的插筋,下端要用90°彎鉤與基礎鋼筋綁扎牢固,按軸線位置校核后用方木架成井字形,將插筋固定在基礎外模板上;底部鋼筋網片應用與混凝土保護層同厚度的水泥砂漿墊塞,以保證位置正確。(2)在澆筑混凝土前,模板和鋼筋上的垃圾、泥土和鋼筋上的油污等雜物,應清除干凈。模板應澆水加以潤濕。(3)澆筑現(xiàn)澆柱下基礎時,應特別注意柱子插筋位置的正確,防止造成位移和傾斜。在澆筑開始時,先滿鋪一層5~10厘米厚的混凝土,并搗實,使柱子插筋下段和鋼筋圖片的位置基本固定,然后再對稱澆筑。(4)基礎混凝土宜分支連續(xù)澆筑完成。對于階梯形基礎,每一臺階高度內應整分澆搗層,每澆筑完一臺階應稍停0.5~1,0h,待其初步沉實后,再澆筑上層,以防止下臺階混凝土溢出,在上臺階根部出現(xiàn)爛脖子。每一臺階澆完,表面應隨即原漿抹平。(5)對于錐形基礎,應注意保持錐體斜面坡度的正確,斜面部分的模板應隨混凝土澆搗分段支設并頂壓緊,以防模板上浮變形;邊角處的混凝土必須注意搗實。嚴禁斜面部分不支模,用鐵鍬拍實?;A上部柱子后施工時,可在上部水平面留設施工縫。施工縫的處理應按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6)條形基礎應根據(jù)高度分段分層連續(xù)澆筑,一般不留設施工縫。各段各層應相互銜接,每段長2~3米左右,做到逐段逐層呈梯形推進。澆筑時,應先使混凝土充滿模板內邊角,然后澆筑中間部分,以保證混凝土密實。(7)基礎上有插筋時,要加以固定,保證插筋位置的正確,防止?jié)仓炷習r發(fā)生移位。(8)混凝土澆筑完畢,外露表面應覆蓋澆水養(yǎng)護。
筏板基礎施工筏板基礎由整塊式鋼筋混凝土平板或板與梁等組成,它在外形和構造上像倒置的鋼筋混凝土平面無梁樓蓋或肋形樓蓋,分為平板式和梁板式兩類,如圖4-10所示。1.施工準備。(1)地基開挖。如有地下水,應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50厘米以下部位,保持在無水情況下進行土方開挖和基礎結構施工。(2)基坑土方開挖應注意保持基坑底土的原狀結構,如采用機械開挖時,基坑底面以上20~40厘米的土層,應采用人工清除,避免超挖或破壞基土。如局部有軟弱土層或超挖,應進行換填,采用與地基土壓縮性相近的材料進行分層回填,并夯實?;娱_挖應連續(xù)進行,如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進行下一道工序,應在基底以上留置一層150~200毫米原土,待到下道工序施工時,再挖至基坑底設計標高,以免基土被擾動。(3)驗槽。2.施工方法??筛鶕?jù)結構情況和施工具體條件及要求采用以下兩種方法之一施工。(1)先在墊層上綁扎底板梁的鋼筋和上部柱插筋,先澆筑底板混凝土,待達到25%以上強度后,再在底板上支梁側模板,澆筑完梁部分混凝土。(2)采取底板和梁鋼筋、模板一次同時支好,梁側模板用混凝土支墩或鋼支腳支承并固定牢固,混凝土一次連續(xù)澆筑成。前種方法可降低施工強度,支梁模方便,但處理施工縫較復雜;后種方法一次完成施工,質量易于保證,可縮短工期。但兩種方法都應注意保證梁位置和柱插筋位置正確,混凝土應一次連續(xù)澆筑完成。當筏板基礎長度很長(40米以上)時,應考慮在中部適當部位留設貫通后澆縫帶,以避免出現(xiàn)溫度收縮裂縫和便于進行施工分段流水作業(yè);對超厚的筏形基礎,應考慮采取降低水泥水化熱和澆筑入模溫底措施,以避免出現(xiàn)過大收縮應力,導致基礎底板裂縫。做法參見箱形基礎施工要點有關部分?;A澆筑完畢,表面應覆蓋和灑水養(yǎng)護,不少于7天,必要時應采取保溫養(yǎng)護措施,并防止浸泡地基。在基礎底板上埋設好沉降觀測點,定期進行觀測、分析,作好記錄。
箱形基礎施工箱形基礎是由鋼筋混凝土底板、頂板、外墻和一定數(shù)量的內隔墻構成一封閉空間的整體箱體。1.施工準備。在進行箱形基礎施工時,應首先進行土方開挖、地基處理、深基坑降水和支護以及對鄰近建筑物的保護工作,施工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1)基坑開挖,如地下水位較較高應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以下50厘米處,當?shù)叵滤惠^高,土質為粉土、粉砂或細砂時,不得采用明溝排水,宜采用輕型并點或深并并點方法降水措施,并應設置水位降低觀測孔,井點設置應有專門設計。(2)基礎開挖應驗算邊坡穩(wěn)定性,當?shù)鼗鶠檐浫跬粱蚧余徑薪ǎ嫞┲飼r,應有臨時支護措施,如設鋼筋混凝土鉆孔灌注樁,樁頂澆混凝土連續(xù)梁連成整體,支護離箱形基礎應不少于1.2米,上部應避免堆載、卸土。(3)開挖基坑應注意保持基坑底土的原狀結構。當采用機械開挖基坑時,在基坑底面設計標高以上20~40厘米厚的土層,應用人工挖除并清理,如不能立即進行下道工序施工,應預留10~15厘米厚土層,在下道工序進行前挖除,以防止地基土被擾動。(4)箱形基坑開挖到設計基底標高后應及時驗槽。合格后隨即澆筑墊層和箱形基礎底板,防止地基土被破壞。冬季施工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基坑底土的凍脹。2.施工方法。(1)箱形基礎底板,內外墻和頂板的支模、鋼筋綁孔和混凝土澆筑,可采取分塊進行,其施工縫的留設可如圖4-11所示,外墻水平施工縫應在底板面上部300~500毫米。范圍內和無梁頂板下部30~50毫米處,并應作成企口型式。有嚴格防水要求時,應在企口中部設鍍鋅鋼板(或塑料)止水帶,外墻的垂直施工縫宜用凹縫,內墻的水面沖洗潔凈,注意接漿質量,然后澆筑混凝土。(2)當箱形基礎長度超過40米時,為避免出現(xiàn)溫度收縮裂縫或減輕澆筑強度,宜在中部設置貫通后澆縫帶。(3)鋼筋綁扎應注意形狀和位置準確,接頭部位用閃光接觸對焊和套管壓接,嚴格控制接頭位置及數(shù)量,混凝土澆筑前須經驗收。外部模板宜采用大塊模板組裝,內壁用定型模板;墻間距采用直徑12毫米穿墻對接螺栓控制墻體截面尺寸,埋設件位置應準確固定。箱形基礎頂板應適當預留施工洞口,以便內墻模板拆除取出。(4)混凝土澆筑要合理選擇澆筑方案。底板混凝土澆筑,一般應在底板鋼筋和墻鋼筋全部綁扎完畢、柱子插筋就位后進行,可沿長方向分2~3個區(qū),由一端向另一端分層推進,分層均勻下料。當?shù)酌娣e大或底板呈正方向,宜分段分組澆筑;當?shù)装搴穸刃∮?0厘米,可不分層,采用斜面趕漿法澆筑,如圖4-12所示。表面及時整平;當?shù)装搴穸鹊扔诨虼笥?0厘米時,宜水平分層或斜面分層澆筑,每層厚25~30厘米,分層用插入式或平板式振搗器密實,每層應在水泥初凝時間內澆筑完成。(5)墻體澆筑應在墻全部鋼筋綁扎完,包括頂板插筋、預埋鐵件、各種穿墻管道敷設完畢、模板尺寸正確、支撐牢固安全、經驗查無誤后進行。一般先澆外墻,后澆內墻,或內外墻同時澆筑,分支流向軸線前進,各組兼顧橫墻左右寬度各半范圍。外墻澆筑可采取分層分段循環(huán)澆筑法如圖4-13(a),即將外墻沿周邊分成若干段,分段的長度,應由混凝土的攪拌運輸能力、澆灌強度、分層厚度和水泥初凝時間而定。一般分3~4個小組,繞周長循環(huán)圈進行,周而復始,直至外墻體澆筑完成。當周邊較長,工程量較大,亦可采取分層分段一次澆筑法如圖4-13(b),即由2~6個澆筑小組從一點開始,混凝土分層澆筑,每兩組相對應向后延伸澆筑,直至同邊閉合?;炷烈淮螡驳綁w全高,模板側壓力大,要求模板牢固。(6)箱形基礎頂板(帶梁)混凝土澆筑方法與基礎底板澆筑基本相同。
樁基礎樁基礎是由若干個沉入土中的單樁組成的一種基礎,各單樁的頂部用承臺或梁聯(lián)系起來。樁按施工方法可分預制樁和灌注樁。預制樁按樁截面表狀可分為方樁和管樁;按將樁深入土中的方法不同,分為打入樁、靜力壓樁、振動沉樁和水沖沉樁等;灌注樁是先在樁位處成孔、然后放入鋼筋骨架,再澆筑混凝土而成的樁,按其成孔方法的不同,可分為泥漿護壁成孔、干作業(yè)成孔、套管成孔及爆擴成孔灌注樁等。
預制鋼筋混凝土打人樁施工預制樁用錘擊沉樁施工,又稱打入樁。它是利用樁錘下落產生的沖擊功能使樁沉入土中的一種打樁方法。1.打樁設備。打樁設備主要包括樁錘、樁架和動力裝置三部分。樁錘是對樁施加沖擊力,把樁打入土中的機具,常用的樁錘有落錘、單動汽錘、雙動汽錘、柴油打樁錘,如表4-10所示。樁架是吊樁就位,在打樁過程中引導樁的方向,并保證樁錘能沿著所要求方向沖擊的打樁設備,行走移動可采用軌道或履帶方式。動力裝置包括驅動樁錘及卷揚機用的動力設備。2.振動沉樁。振動沉樁與打入樁施工方法基本相同,其區(qū)別在于用振動箱代替樁錘,利用固定在樁頭上的振動箱所產生的振動力,通過樁身使土體強迫振動,樁與土間的摩擦力減小,使樁在自重與振動力作用下沉入土中的方法。3.水沖沉樁。水沖沉樁在樁旁插入一根與樁平行的射水管,下設噴嘴,沉樁時利用高壓水沖刷樁尖下的土壤,以減小樁下沉的阻力和樁身表面與土壤的摩擦力,從而使樁在自重及錘擊或振動作用下深入土中的方法。4.靜力壓樁。靜力壓樁是在軟弱土中,利用靜壓力(壓樁機自重及配重)將預制樁逐節(jié)壓入土中的一種沉樁法,壓樁設備一般采用液壓靜力壓樁機。它由機架、行走機構、主液壓千斤頂、壓樁夾頭等組成。壓樁時首先用起重機將預制樁吊入壓樁夾頭,并調整垂直,用夾緊千斤頂夾緊然后開動液壓千斤頂,兩個液壓千斤頂同時加壓,將預制樁連同壓樁夾頭一并壓入地下1.8米左右(一個沖程)。松開夾緊千斤頂,主液壓千斤頂將壓樁夾頭上提1.8米,重新夾緊,進行第二個沖程,如此下去,直至將樁全部壓入地下。綜上所述,施工中采用的打樁機械有:軌道式、履帶式、筒式、走管式柴油打樁機和液壓靜力壓樁機。另外,打鋼板樁的方法基本同鋼筋混凝土樁。
鉆孔灌注樁它是利用鉆孔機鉆出樁孔,然后灌注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而成。其特點是施工中無振動、不擠土,可在各種土層條件下施工,但樁承載力較低,沉降量較大。其鉆孔灌設備主要有螺旋鉆機和潛水鉆機兩種。螺旋鉆孔灌注樁是利用動力旋轉鉆桿,使鉆頭的螺旋葉片旋轉削土,土塊沿螺旋葉片上升排出孔外。成孔直徑一般為300毫米左右,鉆孔深度8~12米。適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一般粘性土、砂土及人工填土地基,但不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上述各類土及淤泥質土地基。潛水成孔灌注樁是利用由防水電機、減速機構和鉆頭組成的潛水鉆機潛入水中鉆孔,然后放入鋼筋骨架,并進行水下灌注混凝土而成。適用于一般粘性土、淤泥質土及砂土地基,尤其適宜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土層中成孔。
打孔灌注樁又稱套管成孔灌注樁。它是利用錘擊打樁法或振動打樁法,將帶有鋼筋混凝土樁靴或帶活瓣式樁靴的鋼樁管沉入土中,然后灌注混凝土并拔管而成的灌注樁。按照沉管方式的不同,又分為錘擊管灌注樁和振動管灌注樁兩種。適用于一般粘性土、淤泥質土、砂土和人工填土地基;后者還可用于稍密和中密的碎石土地基。拔管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單打法。即一次拔管。拔管時,樁管每提升0.5米停拔,振動5~10s,再拔管0.5米,如此反復進行,直至地面。2.復打法。在第一次灌注混凝土拔出樁管后,立即在原樁位再埋預制樁靴或合好活瓣第二次復打沉樁管,使未凝固混凝土向四周擠壓擴大樁徑,然后再灌注第二次混凝土拔管的方法。3.反插法。樁管每提升0.5~1.0米,再把樁管下沉0.3~0.5米(且不大于活瓣樁尖長度的2/3),在拔管過程中分段添加混凝土,使管內混凝土始終不低于表面,如此反復進行直至地面。
振動擠密砂樁指用振動沉樁機將帶活瓣樁的與砂樁同直徑的鋼樁管沉入土中,然后在樁管中灌砂,邊拔管邊振動,使砂留于樁孔中而形成密實的砂樁。它可以起到擠密周圍土層,從而提高承載力和迅速排水固結加速地基下沉及穩(wěn)定的作用。適用于加固飽和軟土地基和人工松散雜填土和松散砂土地基。砂樁直徑一般為200~320毫米,最大可達700毫米,間距a=(1.8-4.0)d,其中d為樁的直徑。樁的布置宜采用梅花形,樁的平面尺寸一般在寬度和長度方向最外排砂樁軸線至基礎邊緣距離應不小于1.5倍砂樁直徑或1/10砂樁有效長度,以防止基土塑性變形和凍脹的影響。施工時,應按從外圍或兩側向中間的施工順序進行,拔管時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形成中斷、縮頸。灌砂的灌砂量應按樁孔的體積和砂在中密狀態(tài)時的干土密度計算,其實際灌砂量(不包括水重)不得少于計算的95%。施工中如發(fā)現(xiàn)砂量不夠或中斷等情況,可在原位進行復打灌砂。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dcj364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