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灌木,高約2米;枝條、苞片、花柄及花等均有棕褐色扁平的糙伏毛。葉紙質(zhì),卵狀橢圓形,長2?6厘米,寬1?3厘米,頂端尖,基部楔形,兩面均有糙伏毛,背面較密。花2?6朵簇生于枝端;花萼5裂,裂片橢圓狀卵形,長2?4毫米;花冠鮮紅或深紅色,寬漏斗狀,長4?5厘米,5裂,上方1?3裂片內(nèi)面有深紅色斑點;雄蕊7?10,花絲中部以下有微毛,花藥紫色;子房及花柱近基部有糙伏毛,柱頭頭狀。蒴果卵圓形,長約1厘米,有糙伏毛?;ㄆ??5月,果熟期10月。為酸性土指示植物。葉含黃酮類(杜鵑花醇)、三萜成分、烏蘇酸。通常在春、秋兩季開花。
適生地區(qū):
生于山坡、丘陵灌叢中;廣布于長江流域各省,東至臺灣、西南達四川、云南。
世界分布:杜鵑花在全世界約有960余種,亞洲最多約850種,北美洲24種,歐洲9種,澳大利亞1種
中國約占560種,占全世界種類的59%。我國的橫斷山區(qū)和喜馬拉雅地區(qū)是世界杜鵑花的現(xiàn)代分布中心之一。
應(yīng)用:
杜鵑花花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fā)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yōu)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巖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杜鵑也是花籬的良好材料,毛鵑還可經(jīng)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tài)。杜鵑專類園極具特色。杜鵑花可藥用,有些亦可食用。
栽培技術(shù):
繁栽要點:可用播種、扦插、嫁接及壓條等方法繁殖。
病蟲害防治:
?。ㄒ唬┒霹N病害
杜鵑在生長過程中,表現(xiàn)在葉上的病害有生理性病害和病理性病害兩種類型。
(二)生理性病害
杜鵑在生長過程中,如果缺乏微量元素鐵則常會發(fā)生缺鐵性黃化病,在發(fā)病初期,新葉葉肉褪綠變黃,葉脈仍為綠色,從而形成了綠色網(wǎng)紋狀的葉,隨著病情的加重,全葉黃白色,葉尖、葉緣枯焦,最后導(dǎo)致葉落。
防治杜鵑黃化病,可采取定期補充鐵元素,即用0.2-0.3%硫酸亞鐵在發(fā)病初期進行葉面噴灑,略加粘著劑調(diào)和,隔25天噴1次,效果頗佳。
(三)病理性病害
杜鵑葉片由于病菌等侵入,常會發(fā)生褐斑病、煤污病、灰霉病等病害。實踐中發(fā)現(xiàn),褐斑病和煤污病的發(fā)病機率較大,占病理性病害75%以上,且越靠近城區(qū)比例越高。
褐斑病:葉片上病斑呈紅褐色、褐色,后期漸漸變?yōu)辄S白色或灰白色,并有深褐色的葉緣。病斑形狀常呈圓形、多角形,潮濕時表面有灰黑色霉點。防治方法是加強栽培管理,剪去病枯葉,及時噴灑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15天一次,至8月底即可。煤污病:葉片上有層煤灰狀物,發(fā)生嚴重時,整株污染,枝葉枯萎,植株死亡。在防治時,要抓住消滅傳播媒介害蟲蚧、蚜等,并保持通風(fēng)透光,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效果較好。
?。ㄋ模┒霹N蟲害
杜鵑最常見的蟲害是紅蜘蛛及軍配蟲。
(1)紅蜘蛛為害:在6-8月高溫季節(jié),紅蜘蛛危害嚴重,常使杜鵑葉片轉(zhuǎn)黃脫落。防治方法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或用1/1000的三氯殺螨醇噴殺,每周一次連續(xù)4次。
(2)軍配蟲為害:在每年5-7月杜鵑常有軍配蟲為害,氣候干燥時蔓延更快。常用的防治方法是用1/1500樂果或敵敵畏噴殺。
最新評論: |
中國風(fēng)景園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dcj364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