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去山莊避暑--承德皇家園林的別樣意韻
避暑山莊煙雨樓
□ 戴占軍 文/攝
過年,有“破五”一說。正月初五,是春節(jié)的一個大日子。這一天要驅“五窮”,做大掃除,把垃圾連同晦氣、窮鬼統(tǒng)統(tǒng)掃地出門,這意味著只要勤懇,一年里就會過上好日子??民間的說法,是否有什么科學根據,我可就不知道了。
特意選擇這一天,我通過網絡上傳了我在節(jié)前最新拍攝的照片,算是遵從“破五”的“勤勞致富”習俗,給自己討個利市;也算是“破五”的節(jié)禮,讓呆在家里而又喜歡看景的網友們解解悶兒。
這組照片,是我從塞罕壩下來,在承德公干后,“摟草打兔子”所得。當然,這個“兔子”,和兔年全無干系。不過,去承德拍攝冬天的景致,卻不是隨機之舉,而是我在兔年起始的一個特意的安排。
大家都知道有“反季節(jié)消費”一說,能在市場上撈到很棒的便宜貨。我就是喜歡如此消費的一個。比如,我會在盛夏去買羊絨衫,或是在三九天去淘件T恤,等等,這讓我省下不小的開支。能省會過,因而在朋友圈兒里得了個“老地主”的頭銜。當然了,不是所有的消費品都可以“反季節(jié)”,比如正月十五吃春節(jié)的餃子,端午節(jié)吃十五的元宵,中秋節(jié)吃端午的粽子等等,錢是有可能省了,但省錢鬧肚子,這樣的“反季節(jié)”,可不是好玩的!
除上述之外,我還喜歡“反季節(jié)旅游”。這一“消費”方式,和省錢并無多少關系,而純粹是為了找尋不一樣的視覺感受,并為了躲開烏泱泱的旺季人群。
一些朋友,喜歡冬天去海南,夏天去伊春,秋天去九寨等等,像隨大溜兒的候鳥一般。當然這也沒什么不妥,既不犯法也不違規(guī)。但大家都如此行走,在名勝風景地扎堆兒,拍出來的照片,恐怕游客會成為你每張照片上的模特了。再者,雖說一處風景,有它最具標志性、最美最動人的季節(jié),但“反季節(jié)”看景,誰說就不能看出讓人感動的另一種滋味?
這就是我在旅行上經?!安话匆?guī)矩出牌”的原因??“反季節(jié)背道而馳”,不做扎堆兒的候鳥,常讓我有意外的驚喜。我曾在大雪飄飄的日子里,專程奔赴北戴河;也曾在草枯風狂的早春,去內蒙古。這些當地的淡季,能讓我一個人盡情放縱,何樂而不為?
在冬季上壩是如此,在承德的這次拍攝,更是如此。
承德是著名的避暑勝地。當年大清皇上每到夏季,多會移駕承德避暑山莊,躲過炎炎夏日,待秋高氣爽時節(jié),順道來一把木蘭秋狩,那是何等的淋漓暢快!因而承德這塊山間的彈丸之地,被經營成了皇家的一座大別墅,不僅有北方典型的皇家園林建筑避暑山莊,還有氣度不凡、風格各異的“外八廟”等建筑群,真?zhèn)€是紅墻碧瓦,皇恩浩蕩!
彈指揮間,皇上沒了,但到承德避暑,卻成了許多北京人的一大習性。每到夏來,成幫成伙,攜妻帶小,去往承德消夏,把這座小小山城的住宿房價,連帶吃喝拉撒等等一干消費價格,推到CPI指數的頂峰。
習性這玩意,要扳過來是很難的。比如:狗要翹著腿撒尿、貓在二八月鬧春、某些當官的收了好處才給人辦事,等等,這些個習性,你讓它改改看?所以,到承德避暑一成習性,改也就難了。
在盛夏隨著大溜兒去承德,我也是有過的,而且不止一次。老實說,那時節(jié)的花繁樹茂,掩映亭臺樓閣,特別是山莊里的習習涼風,讓人感受之后,真比捏腳敲背還要舒坦。但只有一樣,遍地都是的游客,讓你端著相機無從下嘴。這好比一桌美味大餐,聞著、看著很誘人,但橫七豎八的都下筷子,你也就沒啥胃口了。在夏季去承德,就是這感受。我不否認承德的盛夏,是四季中最美的時節(jié),但如若你非既有錢又有閑的專業(yè)影人,要是想在游人如云中找到適宜的拍攝縫隙,真真比搶頭彩還難。再者,盛夏時節(jié),無論是在避暑山莊還是在外八廟,相機是人手一部,大景小景、上上下下、各個角度,沒有拍不到的,你再牛,還能有多少招?。克詭状蜗奶烊コ械?,我是只飽飽眼福,竟沒留下任何影像。
因此,我這次是特意選擇冬季北上,期待著在“反季節(jié)”的承德,能夠有所收獲。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如一些人所知,和投緣的朋友相聚,我是不懼杯盞的。那天中午,當地領導臨時動議設宴款待,這一原計劃沒有的安排以及隨之而來的一場豪飲,我又把自己生生整成了飄飄的半仙兒。原本計劃的“反季節(jié)”專程拍攝,竟成半夢半醒間的悠游。酒后,我踩著云彩去拍照,可用時間,也就兩個多小時。眼看夕陽西下,還要趕晚場酒,只得草草了事。
說真的,如果不是當地領導派了專人陪我,我能不能走回駐地,還真是不好說呢。即便如此,當時都拍了些什么、去了哪里,依然記憶模糊。回到家整理照片我才知道,偌大的“皇家大別墅”,我只在避暑山莊和小布達拉宮磕磕絆絆走了幾步,其他的園林、廟堂,我竟連門都沒進。
不過,這些帶著醉意的照片,似乎還有點兒看頭,最起碼和我們慣常見到的“避暑勝地”相比較,有些別樣的意韻。除了季節(jié)不同之外,莫非我只有喝到半醉,才能從“照相”走向“攝影”?
無論這次照片拍得如何,我腦子似乎開了點兒竅。駕車回京途中,即口拈兔年“打油詩”一首:都說玉兔呈祥,可惜尾巴不長;盡管尾巴不長,還要玉兔呈祥;如果玉兔呈祥,尾巴就能長長;縱然尾巴長長,玉兔未必呈祥;但愿玉兔尾長,各有各的吉祥。
整理這些照片的時候我就想,“反季節(jié)”可能是個“普世”的道理??消費是如此,旅游是如此,拍照片是如此,即便是做人、做事,或者是處理兔子和尾巴長短的關系等等,“反季而行”,又有何不可?《中國質量報》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