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著名景觀漁女石雕像被列為保護文物
2011-06-14 13:39:58 作者:陳治家 來源:廣州日報 瀏覽次數(shù):
提到文物,很多人想到的多會是些老“古董”。12日記者從珠海市文體旅游局獲悉,1982年建成的珠海漁女石雕像和1984落成的九洲城近日正式被列入珠海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這是該市的改革開放標志性建筑物首次被列為文物進行保護。另外,藥線灸、粵曲、七月三十裝路香三個新的市級非遺項目前日也驚艷亮相。
最年輕的文物出爐
2008年開始啟動為期三年多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珠海市首次根據文物新標準將改革開放初期建設的標志性雕塑珠海漁女納入普查范圍。據介紹,前兩次全國文物普查界定標準都要求是民國以前,符合的才能說是文物。第三次文物普查相對于前兩次的范圍和內容有所擴大,更把時間范圍放寬至近現(xiàn)代乃至當代,強調將具有典型價值的近現(xiàn)代工業(yè)建筑、金融商貿建筑、文教醫(yī)療衛(wèi)生建筑等行業(yè)性質文化遺產,以及各種風格、流派、形式的近現(xiàn)代代表性建筑也作為普查重點。珠海漁女雕像、九洲城等首次作為改革開放初期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標志物被列入其中。
12日,記者從珠海市文體旅游局獲悉,近日珠海市政府已正式發(fā)文,公布了珠海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包括20處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這些新的文保單位,結合了珠海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經遴選、踏勘和論證確定。新科文保單位中,三處改革開放文物尤為引人注目,包括1979年的斗門區(qū)蓮洲鎮(zhèn)西安碼頭泵站、1982年的珠海漁女石雕像、1984年的九洲城。
此次公布最古老的文保單位是位于橫琴深井村的赤沙灣遺址。此外,古元故居、盧慕貞故居、蔡昌故居等及去年發(fā)現(xiàn)的徐誠齋墓都名列其中。
可擴大景區(qū)漁女不可動
珠海市博物館文物研究人員表示,按照過去的標準,雖然珠海漁女具有重要的地方代表價值,但因“年齡”不夠,始終和文物不搭干系。但新的標準將拉近市民同文物間的距離,產生更多“現(xiàn)代文物”。新規(guī)定淡化時間概念,說明我國文物認定的標準越來越寬,對文物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珠海市文體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晉升文物后,除了對文物本身的永久性保護外,今后在城市規(guī)劃和建設時,就連周邊改造也得優(yōu)先考慮“漁女”的保護方案。
此前曾有人大代表提出《打造珠海大型漁女旅游景觀的建議案》,具體的設想是,借鑒澳門觀光塔和上海東方明珠的成功經驗,先將珠海漁女以及其底座一起提出來,在原址及其周邊填海,構建平臺,與此同時,周邊建造大型、與海岸線風格相符的景觀燈,最終建成建筑面積為1.5萬~2萬平方米,集休閑、購物、娛樂于一體的經典大型旅游休閑漁女廣場。
珠海市文體旅游局負責人也曾表示,隨著珠海旅游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漁女區(qū)域的交通、停車、消費、攝影、安全等方面已經日益暴露出缺陷,不能滿足市民、游客日益增長的旅游消費需求。因此希望市政府進行相關規(guī)劃,將漁女周邊區(qū)域建設成一個公共服務更加完善的旅游綜合區(qū),未來的漁女區(qū)域,不再“只是一個改革開放初期簡單的城市標志”,而是能夠成為“一個美輪美奐的國際景區(qū)”。
12日珠海市博物館有關專家楊長征表示,現(xiàn)在“珠海漁女”像被列為文物,改變“漁女”本身的任何形式均不可能,但整合周邊資源仍是可行的。
三個市級非遺項目亮相
11日,珠海市還公布了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包括傳統(tǒng)醫(yī)藥類的藥線灸、傳統(tǒng)音樂類的粵曲、民俗類的七月三十裝路香等三個非遺項目。至此,珠海市現(xiàn)有的市級非遺名錄將增加到23項。
據介紹,農歷七月三十“裝路香”這一民間風俗廣泛流傳于四邑、中山,和斗門的上橫、橫山、六鄉(xiāng)等地,在斗門當?shù)匾蚜鱾?60多年。據了解,兩百多年前黃楊山以北的先民以打魚為生,居無定所的他們,為了在丘山、草灘開荒耕種和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族老就號召村民向“地狀皇”(地方話對“地藏王”的稱謂)祈求風調雨順。他們選擇每年的農歷七月三十即傳說中“地狀皇”的生辰為“裝路香”日,每戶人家自覺在門口燒香祭奠,村道遍插香,祈福地藏王。260多年后,原先的海洋已經成為陸地,雖然滄海變桑田,但風俗始終未易。
鏈接:
珠海漁女雕像1982年建成,高8.69米,重量達10噸,用花崗巖分70件組合而成。珠海漁女這座由全國著名雕塑家潘鶴先生設計制作的大型石雕,已成為珠海市的象征、改革開放初期的標志性建筑物,也成為珠海重要景點。
最年輕的文物出爐
2008年開始啟動為期三年多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珠海市首次根據文物新標準將改革開放初期建設的標志性雕塑珠海漁女納入普查范圍。據介紹,前兩次全國文物普查界定標準都要求是民國以前,符合的才能說是文物。第三次文物普查相對于前兩次的范圍和內容有所擴大,更把時間范圍放寬至近現(xiàn)代乃至當代,強調將具有典型價值的近現(xiàn)代工業(yè)建筑、金融商貿建筑、文教醫(yī)療衛(wèi)生建筑等行業(yè)性質文化遺產,以及各種風格、流派、形式的近現(xiàn)代代表性建筑也作為普查重點。珠海漁女雕像、九洲城等首次作為改革開放初期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標志物被列入其中。
12日,記者從珠海市文體旅游局獲悉,近日珠海市政府已正式發(fā)文,公布了珠海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包括20處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這些新的文保單位,結合了珠海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經遴選、踏勘和論證確定。新科文保單位中,三處改革開放文物尤為引人注目,包括1979年的斗門區(qū)蓮洲鎮(zhèn)西安碼頭泵站、1982年的珠海漁女石雕像、1984年的九洲城。
此次公布最古老的文保單位是位于橫琴深井村的赤沙灣遺址。此外,古元故居、盧慕貞故居、蔡昌故居等及去年發(fā)現(xiàn)的徐誠齋墓都名列其中。
可擴大景區(qū)漁女不可動
珠海市博物館文物研究人員表示,按照過去的標準,雖然珠海漁女具有重要的地方代表價值,但因“年齡”不夠,始終和文物不搭干系。但新的標準將拉近市民同文物間的距離,產生更多“現(xiàn)代文物”。新規(guī)定淡化時間概念,說明我國文物認定的標準越來越寬,對文物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珠海市文體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晉升文物后,除了對文物本身的永久性保護外,今后在城市規(guī)劃和建設時,就連周邊改造也得優(yōu)先考慮“漁女”的保護方案。
此前曾有人大代表提出《打造珠海大型漁女旅游景觀的建議案》,具體的設想是,借鑒澳門觀光塔和上海東方明珠的成功經驗,先將珠海漁女以及其底座一起提出來,在原址及其周邊填海,構建平臺,與此同時,周邊建造大型、與海岸線風格相符的景觀燈,最終建成建筑面積為1.5萬~2萬平方米,集休閑、購物、娛樂于一體的經典大型旅游休閑漁女廣場。
珠海市文體旅游局負責人也曾表示,隨著珠海旅游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漁女區(qū)域的交通、停車、消費、攝影、安全等方面已經日益暴露出缺陷,不能滿足市民、游客日益增長的旅游消費需求。因此希望市政府進行相關規(guī)劃,將漁女周邊區(qū)域建設成一個公共服務更加完善的旅游綜合區(qū),未來的漁女區(qū)域,不再“只是一個改革開放初期簡單的城市標志”,而是能夠成為“一個美輪美奐的國際景區(qū)”。
12日珠海市博物館有關專家楊長征表示,現(xiàn)在“珠海漁女”像被列為文物,改變“漁女”本身的任何形式均不可能,但整合周邊資源仍是可行的。
三個市級非遺項目亮相
11日,珠海市還公布了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包括傳統(tǒng)醫(yī)藥類的藥線灸、傳統(tǒng)音樂類的粵曲、民俗類的七月三十裝路香等三個非遺項目。至此,珠海市現(xiàn)有的市級非遺名錄將增加到23項。
據介紹,農歷七月三十“裝路香”這一民間風俗廣泛流傳于四邑、中山,和斗門的上橫、橫山、六鄉(xiāng)等地,在斗門當?shù)匾蚜鱾?60多年。據了解,兩百多年前黃楊山以北的先民以打魚為生,居無定所的他們,為了在丘山、草灘開荒耕種和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族老就號召村民向“地狀皇”(地方話對“地藏王”的稱謂)祈求風調雨順。他們選擇每年的農歷七月三十即傳說中“地狀皇”的生辰為“裝路香”日,每戶人家自覺在門口燒香祭奠,村道遍插香,祈福地藏王。260多年后,原先的海洋已經成為陸地,雖然滄海變桑田,但風俗始終未易。
鏈接:
珠海漁女雕像1982年建成,高8.69米,重量達10噸,用花崗巖分70件組合而成。珠海漁女這座由全國著名雕塑家潘鶴先生設計制作的大型石雕,已成為珠海市的象征、改革開放初期的標志性建筑物,也成為珠海重要景點。
編輯:jade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珠海斗門區(qū)擬建32公頃幸福河濕地公園
近日從珠海斗門區(qū)住建局獲悉,該區(qū)在已有華發(fā)水郡濕地公園的基礎上,將再投2億元打造一處占地約32公頃的幸福河濕地公園,為珠海西部生態(tài)新城增添新景觀。【詳細】
珠海建設人性化高品質宜居街道
近日,由市住規(guī)建局組織編制的《珠海城市街道交通規(guī)劃導則》(試行稿)正式公布。該《導則》著眼人性化理念,規(guī)劃珠海街道建設要求,特別強調慢行活動空間的連續(xù)、集約、獨立以及強化交通安全及人性化設施。【詳細】
2017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珠海系列活動啟動
2017年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珠海系列活動啟動!【詳細】
珠海擬修訂市園林綠化施工企業(yè)評價指標體系
記者從珠海市市政和林業(yè)局獲悉,《珠海市園林綠化施工企業(yè)信用評價實施細則(試行)》信用評價指標體系修訂,目前正在征求公眾意見。記者了解到,修訂后的具體評價標準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實施,屆時企業(yè)的信用評價分數(shù)將按修訂后標準做相應調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