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濕地植物怎么選怎么用

2011-11-18 09:29:06         來源:中國花卉報     瀏覽次數:

  人工濕地系統(tǒng)作為一種新型生態(tài)污水凈化處理方法,其凈化水質的功效除了工藝選擇至關重要外,科學地配置植物也極為關鍵,濕地植物的根系系統(tǒng)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有利于消化和反消化作用,可大量去除氮磷,甚至可將氮磷作為營養(yǎng)源,從而形成頗富生機與活力的濕地景觀。幾年前,記者曾參觀上海洋山深水港的人工濕地系統(tǒng),對濕地池中碩大的美人蕉至今還記憶猶新。這些年,各地的人工濕地系統(tǒng)越建越多,從城市到農村,從河道到生活污水處理,人們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那么,人工濕地系統(tǒng)中植物到底怎么選又該怎么用,杭州天景水生植物園主任陳煜初以多年的工程實踐向我們揭開了其中的技巧和門道。

  選用原則

  不同植物對濕地中污染物的吸收能力不同,在進行植物配置時,首先應對水體中的污染源進行檢測,然后根據檢測結果進行針對性的植物配置。在選擇植物時,宜優(yōu)先選用當地或本地區(qū)天然濕地中存在的植物,即鄉(xiāng)土濕地植物,因為鄉(xiāng)土濕地植物具有良好的生態(tài)適應能力和生態(tài)營建功能,將會減少后期管理上的許多麻煩。此外,還要考慮濕地植物的年生長周期,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綠植物,這樣可以兼顧人工濕地的冬季景觀,尤其是在居住區(qū)等對景觀要求比較高的濕地更為重要。最后,還要注意所選的植物不能對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構成隱患或威脅,要保證生態(tài)安全性。

  如何配置

  杭州天景水生植物園根據多年的工程實踐,總結了一套針對污染物的濕地植物配置菜單。在這個菜單中,去氮效果好的水生植物主要有大皇冠、燈心草、苡米、慈姑、花葉蘆竹、旱傘草、紫芋等,去磷效果好的水生植物主要有慈姑、窄葉澤瀉、大皇冠等,千屈菜,水葫蘆去銅效果顯著,李氏禾去鉻效果顯著。陳煜初告訴記者,有了這方面的試驗結果,在配置植物時他們就可對癥下藥了。

  陳煜初指出,人們在人工濕地中配置植物往往把景觀效果看得很重,這樣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有些本末倒置了。他認為任何時候都應該把植物的去污能力放在第一位考慮,通過植物配置形成生態(tài)良好的植物群落,在達到污水處理功效的同時兼顧美化豐富水體景觀。比如現今在人工濕地大量采用常綠水生鳶尾的流行做法就有些不妥,因為盡管常綠水生鳶尾冬季綠油油的效果不錯,但夏季卻處于休眠狀態(tài),而此時正是水體微生物最活躍的時段,正是需要濕地植物發(fā)揮作用的關鍵時段,人工濕地中大面積種植常綠水生鳶尾勢必影響其去污效果,所以最好適當做一些搭配。

  另外,人工濕地進行施工時,種植季節(jié)一定要把握好,宜早不宜遲,避免盛夏施工,因為人工濕地的表層多為碎石層,比熱小,夏季溫度上升得很快,而此時往往水體還沒有接通,植物根莖部易灼傷導致死亡。

旱傘草

千屈菜

澤瀉

編輯:wenweihua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濕地恢復應多用蘆葦等鄉(xiāng)土植物

加強濕地植物的保護與修復,多用蘆葦等鄉(xiāng)土濕地植物,不用大樹、草坪造景,以再現原生態(tài)濕地。【詳細】

濕地植物對泥沙淤積的適應性研究獲進展

近日,以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謝永宏研究員領銜的濕地生態(tài)研究團隊以洞庭湖典型濕地植物辣寥為對象,探討了洪水和淤積脅迫共同作用下濕地植物的生存策略。【詳細】

貴州林科院“濕地植物研究”項目通過驗收

在生態(tài)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之際,貴州省林科院院長基金項目“貴州濕地植物研究”通過了專家驗收。【詳細】

濕地植物耐冷生理特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上海崇明地區(qū)鹽堿化嚴重,綠化難是崇明打造綠色生態(tài)島面臨的重要問題。目前國內外解決鹽堿地難綠化的方法主要從土壤改良和植物材料篩選兩個方面著手。篩選適生耐鹽堿耐水濕地植物是目前解決大面積鹽堿地綠化最為有效的辦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