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緣博物館打造綠化景觀帶 福建市民休閑好去處

2012-04-11 09:27:02    作者:李凱龍     來源:泉州晚報     瀏覽次數(shù):

 閩臺緣博物館 綠化景觀帶 休閑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

 ?。ɑ萃?繪)

  炎炎夏日,納涼于綠化景觀帶中,是何等愜意。今后,前往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參觀的市民將可以享受到這一樂趣,因為該館西側將建起一個67畝的綠地,供市民游玩。而今年我市對東、西湖公園景觀進行改造提升,市民休閑將有更好的選擇。目前施工圖設計已完成。

  添綠地 6處新綠美化市區(qū)

  閩臺緣西側綠地已列入2012年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該綠地面積約為67畝,規(guī)劃為中心綠地結合園林臨時苗圃進行綠化建設。其中,沿307省道一側將建成寬30米范圍的綠化景觀帶,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投資約為500萬元,栽種樟樹、鳳凰木、秋楓等高大喬木,輔以桂花、茶花等灌木,及黃金葉等地被植物。而其余用地將作為城市公園綠地建設,包括水系整理、休閑廣場、綠化配套水電等項目。

  除此之外,在去年新增11處街頭綠地的基礎上,我市今年還擬新增6處綠地,分別為東海行政服務中心東南側綠地,江濱北路與新華南路交叉口西側綠地,泉南水廠與江濱北路交叉口綠地,其余三處綠地由鯉城、豐澤、洛江區(qū)自行選地建設,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

  引活水 西湖水一月一換

  記者了解到,西湖公園水域面積為82.28公頃。西北洋滯洪區(qū)的進出水湖區(qū),歷年因汛期洪水帶入泥沙和雜物,淤積較為嚴重,將于6月份工程招標后進場清理,年底完工。

  而在閩臺緣博物館西側綠地的右側,已經(jīng)建設完成的水渠將引北渠水注入西湖,按照之前的引水設計規(guī)模,鋪設直徑約800毫米的引水鋼管,引水流量將可以達到每秒0.5立方米,按西湖的水體約208萬立方米,西湖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完成一個換水周期。

  增景觀 東西湖改造提升

  今后市民在游覽西湖公園的時候,將多了一個新的休憩處。計劃興建的三座景觀風雨亭將分別位于湖體的西北、西南以及中心島附近,每座亭子面積為60平方米左右。為了與西湖公園整體的景觀特色保持一致,三座亭子將以閩南古建筑風格來建造,立面外墻將采用閩南特色紅磚白石素瓦相結合,營造錯落有致、形體簡潔而又極具園林特色的建筑。

  而從2月份起,我市對東湖公園沿街店面進行修繕,今年還將完成東湖公園觀荷平臺、戲波茶社西、清溪橋北至武榮橋、鳳里橋北、“百果秋園”、“波恩亭”等周邊園林綠化景觀整治工程及荷花移種管理等項目。

編輯:dong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nèi)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北京最長濱水綠道啟動建設

記者從北京市發(fā)改委獲悉,京密引水渠綠道昌平段、順義段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將于2018年底竣工。其中昌平、順義兩段總長度60.2公里,批復建設驛站3個,林下游憩場地22處,濱水綠道總長158.8公里。【詳細】

苗木+休閑 觀光苗圃是文化傳播的良好載體

苗木生產(chǎn)與休閑相結合,必須以苗木生產(chǎn)為主,休閑生活處于從屬地位,在滿足苗木生產(chǎn)的前提下,注重觀賞植物景觀的營造,同時,苗圃的渠系、道路等生產(chǎn)設施也要作相應的處理,以增添景點,滿足游憩活動需要,達到苗木生產(chǎn)與休閑活動的共同發(fā)展、相互促進、相互帶動、獲得更好的經(jīng)濟效益。【詳細】

體現(xiàn)特色 更好順應綠色休閑潮流

村鎮(zhèn)擁有廣闊美麗的田野、錯落有致的農(nóng)舍等基礎條件,在城鎮(zhèn)化建設中,鄉(xiāng)村原有的景觀格局正在不斷地被改變或破壞,重新設計和建設一個以生態(tài)文明為景觀設計主旨的發(fā)展規(guī)劃,已提到了鄉(xiāng)鎮(zhèn)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詳細】

張家口將建占地1200畝的山體公園

10月14日,在張家口市區(qū)西南角張家口現(xiàn)代產(chǎn)業(yè)園內(nèi),臺子山和鳳凰山兩座山上彩旗迎風招展,工人們帶著圖紙和儀器爬坡上山、精密測量、劃線布點,緊張忙碌,這兩座山體工地項目就是張家口山體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