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遺址公園空間演進與評述

2012-05-25 09:02:59    作者:呂琳 周慶華 李榜晏     來源:《風景園林》雜志     瀏覽次數:

  摘要:西安作為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已經成為國內遺址公園實踐的重要先行者之一。從分析西安的遺址特點入手,通過回顧大西安地區(qū)重要遺址公園的建設歷程,對比了各個公園在建設時間、規(guī)模、依托遺址資源、保護內容、面向人群、區(qū)位條件幾方面的差異,并總結歸納出西安遺址公園的演進特點與發(fā)展趨勢,分別是:文物保護意識與技術水平逐漸增強、遺址利用模式與展示手段趨于多元、涉及城市問題愈發(fā)復雜和內涵與功能更為豐富。

  關鍵詞:風景園林;遺跡公園;評論;考古遺址公園;遺產保護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資助(項目批準號:11JK0955)

  Abstract: As one of China's first batch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ies, Xi'an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erunners in relic parks practice. With an analysi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rel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relic parks in Xi'an, this articl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of construction periods, scale, heritage resource, protection content, targeted-users and site condition of each park. It also summarized the trends of relic parks in Xi'an, including the increasing heritage protection awareness and techniques, diversified modes of heritage utilization and display as well as complicated urban issu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lic Park; Review; Archaeological Park; Heritage Conservation

  Fund: Specific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Shaan Xi Province(No. 11JK0955)


西安 遺址公園 遺址保護 考古遺址


  1 概念辨析

  1.1 遺址公園

  近些年,“遺址公園”開始成為被廣泛采用的新興遺址保護與展示模式,為數眾多遺址公園的落成使全國的遺址保護與利用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和成就。“在我國,遺址公園這一概念正式進入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始于2000年國家文物局批復的《圓明園遺址公園規(guī)劃》,在《“十一五”國家重要大遺址保護規(guī)劃綱要》中,遺址公園建設再次被提出”[1]。然而,遺址公園在我國畢竟是一個新鮮事物,它的內涵與分類也還存在著諸多爭議:有學者將遺址公園的設計取向分為3類:以場所展示為主、以文物展示為主和以場所傳說展示為主[2];學者則認為目前國內遺址公園建設可大致分為城市遺址類、自然遺跡類、歷史事件類、文化遺址類[3]。遺址公園的概念與類別將會在不斷進行的建設實踐中逐步得到完善。

  1.2  考古遺址公園

  “考古遺址公園”的提出與建設,是解決城市建設與遺產保護之間矛盾的新途徑,“既是大遺址保護工作的創(chuàng)新,同時也是對公園這一城市功能元素內涵的拓展,是在大遺址保護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國家經濟實力具備了一定基礎后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4]。“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霧翔在‘兩會’上提交的《關于支持大型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提案》中,就明確提出了‘大型考古遺址公園’的概念,并把它定義為: 以重要大遺址為依托,在做好遺址保護和管理工作,并確保大遺址安全的基礎上,科學展示遺址原貌,及其歷史文化內涵的公益性展示園區(qū)”[5]。它可以作為“遺址公園”大的概念范疇的重要類型之一。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如何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西安給出這樣的方案

  在全市范圍內,力爭用3年時間,充分發(fā)掘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完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配套,緩解停車難等突出矛盾,增加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環(huán)境,初步形成平戰(zhàn)結合、相互連接的城市地下空間體系。【詳細】

西安國家級森林公園——朱雀森林公園

  不去神龍架也能看到自然密布的森林【詳細】

西安明年底全面展開海綿城市建設

2016年7月24日晚,一場暴雨降臨西安,小寨等部分城區(qū)降水量超過100毫米。當天暴雨造成西安市政管轄范圍39處路段出現(xiàn)短時嚴重積水,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在那場大雨過后,西安市制定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間,全市建成區(qū)20%以上的面積實現(xiàn)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詳細】

南北中軸線變景觀大道 西安鼓勵投資立體綠化

昨日,西安市城市管理局在鐘樓郵局門前召開南北中軸線立體綠化現(xiàn)場會,將采取多種方式,對沿線臨街建筑、橋梁、護欄等實施立體綠化,把南北中軸線打造成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古城特色景觀大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