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系列欣賞Ⅶ:河南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012-06-13 10:59:25    作者:anna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網     瀏覽次數:

  成立專門機構,完善殷墟保護和管理體制

  殷墟申遺成功后,在國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積極建議下,安陽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殷墟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委員會,協(xié)調解決殷墟保護和管理的重大問題。2008年,為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整合殷墟資源,理順管理體制,市政府將原殷墟宮殿宗廟遺址管理處、殷墟王陵遺址管理處、市殷墟管理處合并成新的殷墟管理處,作為統(tǒng)一的殷墟大遺址的專設管理機構,負責整個殷墟遺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新的殷墟管理處的成立,加強了殷墟日常監(jiān)測和維護工作,建立了動態(tài)報告制度,為殷墟的保護與研究提供了組織保證,使殷墟遺址的科學保護管理工作走向正軌。

  深入探索研究,積極穩(wěn)妥推進殷墟考古發(fā)掘

  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初,殷墟研究、保護、管理工作步入正規(guī),成效顯著。建立與完善了殷墟文化分期,豐富了殷墟宮殿宗廟、王陵及殷墟族邑的內涵,殷墟遺址的保護與管理得到加強。20世紀80年代以來,殷墟的保護和研究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一批重要遺跡的發(fā)現,諸如宮殿宗廟區(qū)54號基址、郭家莊M160號墓、花園莊東地H3甲骨窖穴、花園莊54號墓等,把殷墟考古研究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尤其是洹北商城的發(fā)現與發(fā)掘,為解決長期以來學術界爭論不休的盤庚遷殷問題提供了重要的證據,填補了中商文化的空白。

  展示商代遺跡風采

  眾所周知,殷墟遺址和文物主要埋藏在地下,如何將三千多年的輝煌和價值展示出來并讓公眾理解,其難度很大。另外,殷墟的遺址基本上都屬“土質”文物。通俗地說就是“土遺跡”。它們不適于展示,因此發(fā)掘出來后,通常采取“回填”的辦法,將其重新埋入土中。然而,殷墟若要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必須展示出遺址的“原真性”。完全將遺跡回填,如何讓熟悉了歐洲、美洲和非洲眾多“石質遺跡”(如金字塔)的聯合國專家們相信安陽殷墟地表以下果真埋藏有豐富的商代遺跡?更重要的是,考古學必須向公眾負責。老百姓有一萬條理由要求一睹考古發(fā)掘之后的商代遺跡“風采”。上世紀80年代后期,安陽市政府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支持和協(xié)助下,本著向社會展示商代遺跡的愿望,先在殷墟王陵區(qū)建成“王陵館”,隨后又在小屯宮殿宗廟區(qū)建成遺址公園“殷墟博物苑”。

  2001年,安陽市政府提出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后,在國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直接指導下,在遺址展示具體方案上采取了更為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每項整改的落實,都經過集思廣益、反復醞釀,經專家論證后方形成決策實施。殷墟古遺址展示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編輯:anna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tài)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yè)、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tài)優(yōu)”,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guī)劃建設有“一帶三區(qū)”,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qū)、專類植物展園區(qū)、綜合服務區(qū),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yè)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fā)中心、首發(fā)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yè)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yè)等產業(yè)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

北京:數字技術立體化展現壯美中軸線

北京:數字技術立體化展現壯美中軸線

一條中軸線,撐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風景。然而,在實地探訪時,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位都無法一覽全局。實景三維系統(tǒng)彌補了這一遺憾,讓人們可以全方位領略中軸線的獨特神韻。記者近日獲悉,借助數字技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