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樣的校園 王澍設計校園被指太難看

2012-06-29 09:22:49         來源:新華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這樣的校園,在中國很特別;這樣的建筑,在世界上很罕見。

  像座迷宮,沒有大門,也找不到出口,初來乍到的人會迷惑。

  騎山地車,沿著回廊,居然可以一直沖到樓頂觀光。

  山行水轉,農(nóng)田、樹林、溪流和魚塘在校園景觀之中很自如地起伏舒展。

  從各地拆房現(xiàn)場收集來的700多萬塊不同年代的舊磚棄瓦,穿插在屋頂與墻面,一股滄桑的歷史感撲面而來。

  這是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新校園,正是這所“特別”的建筑,使它的設計者王澍,奪得國際建筑界的最高獎普利茲克獎,他是中國第一位獲得該獎的建筑師。鼎鼎大名的華裔建筑師貝聿銘1983年曾獲此殊榮。

  有爭議的建筑

  “不可思議!”不少建筑界人士聽到這個消息感到震驚。

  普利茲克獎授獎辭稱:“王澍在為我們打開全新視野的同時,又引起了場景與回憶之間的共鳴。他的建筑獨具匠心,能夠喚起往昔,卻又不直接使用歷史的元素。”

  其實,王澍這個獲獎建筑在國內(nèi)并沒有拿到什么獎項,而且頗受爭議。一期建成伊始,有專業(yè)建筑師說,如果想看杭州最難看的建筑,去美院象山校區(qū)吧。

  有參觀者評價,這個校園像修道院。

  王澍:“學生安靜地在大學里學習,本來就是一種修行。”

  剛入校的新生找不到教室的門。

  王澍:“找不到門,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嗎?”

  有員工抱怨:這么一大片地,所有的建筑都沿著圍墻建起來,中間的距離還那么小。

  王澍:“但是這樣可以讓中間那座象山和一大片農(nóng)田都完整地保留下來。”

  也有老師不喜歡王澍設計的教室,光線偏暗。

  王澍:“為什么不到走廊上上課呢?走廊我設計得很寬。”

  “為什么不到屋檐下上課,那里有悠閑的椅子。”

  “為什么不到院子里上課呢?那里有一棵樹,樹下有一大片空地。”

  “甚至還可以到屋頂上課啊,那里陽光燦爛。”

  王澍的建筑語言是充滿詩意的,但不是每個人都愿意去體悟。

  王澍的作品并不多,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運用了中國傳統(tǒng)造園術的精髓。由山走到水,四個散落的小房子和主體建筑相比,尺度懸殊,但在這里,水中那座亭子般的房子,是圖書館的“詩歌與哲學”閱覽室。王澍想表達的是一個中國文人看待世界的“觀點”。

  寧波博物館采用的是新鄉(xiāng)土主義風格,除了建筑材料大量使用回收的舊磚瓦以外,還運用了毛竹等本土元素,體現(xiàn)了環(huán)保、節(jié)能的理念。

  他唯一的商業(yè)作品,是杭州的“錢江時代”,抽屜式的格局,居民可以在陽臺上種一棵樹,這是王澍獨具匠心的設計。開發(fā)商花了兩年時間才下定決心:“我也理想主義一回。”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王澍的建筑是不合時宜的:非標準化、沒有速度、不追求效益。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nèi)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建筑設計有時候要聽聽房子自己的意見

  近日,設計權力榜在北京頒獎,諸多獲獎項目中既有日本設計師改造的北京大雜院,也有中國學者策展的城市設計檔案展覽。細細了解這兩個項目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的設計師、策展人關于城市與設計的思考,正切合了本屆設計權力【詳細】

深圳發(fā)布建筑設計新規(guī) 釋放建筑創(chuàng)作空間

  為提高城市規(guī)劃建設水平,推進建筑設計的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1月11日,深圳市規(guī)劃國土委發(fā)布了《深圳市建筑設計規(guī)則(修訂稿)》(以下簡稱《規(guī)則(修訂稿)》)。據(jù)悉,《規(guī)則(修訂稿)》放寬了對公共空間、建筑形體等的管控,以進一步提升【詳細】

古希臘建筑設計的七大奇跡

古希臘的七大奇跡是:帕臺農(nóng)神廟、耶皮戴奧斯劇場、奧林匹亞宙斯神廟、特爾斐、羅德斯巨人像、桑托林島、克諾索斯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