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心沙場再利用 需要“印象劉三姐”?

2012-07-12 08:07:00    作者:彭澎     來源:南方日報     瀏覽次數(shù):

  以科學的態(tài)度,集思廣益,群策群力,還是有可能為廣州海心沙場地找到一條較好出路的。只需設定幾個原則就可,如演出盡量少擾民,政府盡量少花錢,內容和風格盡量體現(xiàn)廣州特色,場地盡量綜合利用……

  廣州擬充分利用海心沙這個“亞運遺產(chǎn)”,引進或移植“印象劉三姐”一類的城市形象秀。由于爭論不休,于是我們一群文化人前往廣西陽朔觀看“印象劉三姐”,并考察有關制作細節(jié),但即使在參加考察的文化人中也難有一致的意見。

  首先,我們要解決的是廣州需不需要這么一個秀?據(jù)了解,國內許多城市都有“印象類”城市秀,有的較成功,有的并不怎么樣?;蛘呤峭粋€秀,可能商業(yè)上很成功,但評價上卻各說不一。某種意義上,如果沒有海心沙這個平臺需要綜合利用,那么需不需要城市秀可以交給市場去考慮。但海心沙舉辦亞運會開閉幕式后,宏大的看臺體系引發(fā)了是拆還是利用的爭論。在我看來,要拆只需兩三天就可以搞定,而投資4億多元的看臺體系完全可以考慮能否綜合利用,哪怕即使到頭來成為“雞肋”再拆也為時不晚。因此,有這么一個看臺,如何應用就產(chǎn)生了可否引進“印象劉三姐”這樣的現(xiàn)實考慮。

  其次,從考察來看,“印象劉三姐”可能是同類城市秀中影響最大、操作最成功的項目。相比其他各種思路,對這類城市秀進行切合實際的移植值得考慮。一方面,不管叫“印象廣州”或是叫其他什么,在海心沙周邊集聚了廣州最現(xiàn)代化的一些元素,又與珠江母親河緊密聯(lián)系,看臺體系做秀的功能沒有問題,硬件上完全可以支撐這個城市秀的創(chuàng)作需要。但這個城市秀在文化內涵上應該如何表達,則要創(chuàng)作團隊花更多心思,并在藝術表達上有所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廣州特色。另一方面,在商業(yè)模式上的突破,是這個城市秀能否持續(xù)存在的主要動因。如果這個城市秀不能減輕政府維護海心沙的負擔,甚至是加重負擔,則這個城市秀不可能長期存在。

  再次,操作層面應該注意的問題也是創(chuàng)作團隊和政府部門要面對的。一是主創(chuàng)人員的選擇。“印象劉三姐”有一個專業(yè)化的團隊操作,張藝謀的個人號召力不僅凝聚了這個創(chuàng)作團隊,而且也為后來的市場宣傳提供了條件。廣州海心沙有意向請知名導演出任這個角色,這是合理的,但主創(chuàng)人員一定要有對嶺南文化十分熟悉并有獨到見解的人士參與。二是資金的籌措。如果團隊把眼光盯上政府,其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大降低,但由政府提供前期投入來啟動則是合理的。因此,要有一個較好的商業(yè)模式,引進投資商,并在一定時期里形成贏利。三是演出團隊的組織。“印象劉三姐”主要是當?shù)匚鍡l村的村民出演,后來利用場地開辦了藝術學校,則有一些學生參與。就海心沙來講,有些演員可出自獵德村、冼村、楊箕村、潭村、員村、琶洲村,也可與廣東現(xiàn)代舞學校及其他藝術院校聯(lián)合。四是海心沙看臺體系及其他設施的綜合利用。由于海心沙不止看臺,還有其他部分,因此,既要解決看臺體系的利用,又要考慮其他設施的利用。海心沙地處鬧市區(qū),可能不便于像“印象劉三姐”那樣幾乎天天上演,風雨無阻,那么演出周期時間的確定要有合理安排。其他設施是否用于商業(yè)用途,哪些可以免費開放給市民,這些是很難從“印象劉三姐”中得到啟發(fā)的,從這個角度上講,海心沙的創(chuàng)作比陽朔漓江的平臺更具挑戰(zhàn)性。

  總之,以科學的態(tài)度來看待海心沙的綜合利用,集思廣益,群策群力,還是有可能為海心沙場地找到一條較好出路的。不要太心急,要從容設計,大不了最后把它拆了,回歸市民廣場的最初定位。有了這個底,什么都好辦,可以大膽想、大膽試!只需設定幾個原則就可,如演出盡量少擾民,政府盡量少花錢,內容和風格盡量體現(xiàn)廣州特色,場地盡量綜合利用……

    (作者系南方民間智庫專家委員會副主席)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亞運遺產(chǎn)千億債務 廣州城投陷債務危機

廣州城投便于2011年8月將海心沙項目部分經(jīng)營權進行轉讓,隨著部分土地資產(chǎn)注入停滯以及現(xiàn)有土地資產(chǎn)變現(xiàn)艱難,廣州城投正陷入巨大的債務危機。 【詳細】

海心沙公園不再是廣州“過客” 去留問題引關注

海心沙公園作為臨時建筑,去留問題近來引起市民的廣泛關注。在2011年度廣州市城市規(guī)劃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海心沙公園“臨建”的身份終于獲得“轉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