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悼h五道峽自然保護區(qū)桂樹沖一株胸徑22厘米、高12米的小勾兒茶結出紅色果實,這是小勾兒茶現身湖北以來發(fā)現的首例。
小勾兒茶為我國稀有和瀕危植物。1907年,該物種標本被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在興山縣首次采到,但此后再也沒有人發(fā)現過這個物種,植物學家們認為,該物種已經滅絕。直到2001年6月,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江明喜教授在五峰縣采到一株,并從英國調回小勾兒茶標本反復比對,才使絕跡百年的小勾兒茶物種重新被命名確認。12年來,湖北陸續(xù)發(fā)現小勾兒茶50多株,其中以五道峽自然保護區(qū)桂樹沖為最多。據武漢植物園吳全清博士介紹,小勾兒茶生性嬌弱,它對生存環(huán)境極為挑剔,果實成熟因氣候、地勢、土壤等立地條件多有變化,不易觀察到。2004年冬,??悼h五道峽自然保護區(qū)采集到120粒種子,經江明喜教授鑒定是小勾兒茶種子。
此次發(fā)現的小勾兒茶結下的果實約有2000余粒,對研究小勾兒茶生物學特性和種子繁殖有重大意義。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dcj364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