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廣政品讀中國園林:園林就是人間天堂(組圖)
2013-07-30 09:31:00 來源:長江日報 瀏覽次數(shù):
大凡人們對現(xiàn)實生活不滿時,就會產生一種想象和向往,想象有一處美好的地方讓自己逃避現(xiàn)實。在中國,以文人為代表的想象和向往的地方,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桃花源出自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這篇文章大約在東晉永初二年寫的,也就是公元421年。即使在今天,我們對現(xiàn)實不滿時就想說尋找世外桃源。
基督教中,人們向往的地方就是《圣經》中的伊甸園,而伊斯蘭教他們向往的地方就是《古蘭經》里面所描述的天園,佛教中則有一個極樂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仰的人想象中的這些美好的地方,統(tǒng)一叫作天堂。天堂雖然美好,但距離現(xiàn)實太遙遠,遙不可及,所以就想在現(xiàn)實中也建立一個人間天堂,而園林就是建造的人間天堂。
中國古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其中含有人們覺得蘇杭的環(huán)境特別理想的原因,并且蘇杭地區(qū)還有著代表中國園林最高成就的江南私家園林。何謂園林?通俗地講就是人們想象的最美好地方,而我們現(xiàn)實把它建造出來的人間天堂。
園林包含的范圍很廣,解放公園就屬于園林,街上的園林景觀也屬于園林的一個部分,小區(qū)中也存在著園林的環(huán)境,所以園林跟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系。
中國園林“賞心”,歐洲園林“悅目”
中國古典園林的界定涉及兩個問題,一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是中國古典園林最突出的特點,也是中國傳統(tǒng)園林追求的最高境界。二是文人造園,中國傳統(tǒng)是文人造園。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概括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特點。中國傳統(tǒng)古建筑專家陳從周說:“中國古典園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一個綜合藝術,富有詩情畫意,疊山理水要造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八個字是引用明末大建造家計成的專著《園冶》中的話,這是中國古代唯一的一部造園專著。
園林不是自然環(huán)境而是人造環(huán)境,由人營造而成,“雖由人作”,但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仿佛是自然天成的。中國園林就是追求自然的才是最美的,中國人歷來認為自然界的美才是最高的美。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都是把自然的美認為是最高的美。而西方則不一樣,認為最高的是人工,認為自然美如果不加以人工改造是達不到最高境界的。
中國古典園林用兩個字概括就是“賞心”,歐洲古典園林用兩個字概括則是“悅目”。兩者有某種聯(lián)系,但是卻又不同。賞心必然是悅目的,而悅目不一定賞心。雖中國造園林也注重形式,并且也精心追求形式,但是中國園林更傾心更重視的是意境。歐洲園林也不乏詩情畫意,但是它們重點追求的是形式的美,這是兩大文化背景下產生的不同,跟各自的文化社會審美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園林追求也是截然不一樣的。
中國皇家園林是古代皇家所有,看起來很氣派,但是整個又很有意境,與自然接近,楊柳飄飄,湖水蕩漾,一片祥和。西方園林的典型形狀是幾何形的構造,連花木都修剪得整整齊齊,看起來規(guī)范劃一,講究形式美感,與中國園林的意韻完全不一樣。中國園林需要慢慢品味,要有文化底蘊才能品出其中韻味。
文人造園,講文人的故事
中國傳統(tǒng)是文人造園。中國古典園林藝術與詩詞、繪畫、書法等相結合,用匾額、楹聯(lián)、題詠、碑刻等來立意點景,借景抒情,以情造景,情景交融,給人以詩情畫意和豐富的聯(lián)想。所以可以說中國古典園林是“文人講故事和講文人的故事”。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