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南京”工程提升城市園林綠化品質

2013-08-28 16:17:42         來源:南京日報     瀏覽次數:

  ★道路綠化

  2002年,南京做出了建設“綠色南京”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10年來,重點實施了綠色通道工程、防護林和沿河綠化工程、綠化新村建設工程、江北生態(tài)防護林工程、城市景觀綠化提升工程、高效林業(yè)產業(yè)工程、荒山植被恢復工程、環(huán)鎮(zhèn)環(huán)園生態(tài)林工程、郊野公園建設工程、森林資源安全和防護工程等十大工程。截至2011年,建設綠色通道980公里,江、河、湖防護林帶1200公里,95%以上荒山完成植被恢復,綠化新村3300多個,新增綠地面積6000多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高到14平方米,“綠色南京”工程年生態(tài)價值達29億元,有效維護了城市生態(tài)安全。

  享有“綠色隧道”美譽的道路綠化是南京最值得驕傲的城市標志和品牌,縱橫交錯的綠色走廊彰顯著“濃蔭蔽日、功能顯著、風格渾厚、樸實無華”的獨特綠化風格。全面開展精細化沿街綠島管護和50多萬株行道樹保護工程,利用生物防治技術治理道路綠地病蟲害,2012年采用探地雷達等無損檢測技術,對800多株法桐等行道樹生長情況進行探測體檢,修復樹體。啟動100條林蔭大道提升工程,以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東路和陵園路為代表的18條城市道路成為我市首批林蔭道。

  ★道路景觀

  以亞青會、青奧會舉辦為契機,全面提升南京城市道路園林綠化景觀品質。對沿線綠島進行整形修剪、缺株補植、對道路重要節(jié)點增設花境花帶、景觀小品,全面提檔升級園林綠化景觀。目前完成龍蟠路、玉蘭路、卡子門廣場、揚子江大道和環(huán)陵路沿線等5個試點道路綠化景觀整治。在綠化景觀提升中,大量運用容易生長、繁殖的花卉,包括波斯菊、柳葉馬鞭草等夏季耐熱時令花卉,并在綠化帶、廣場等處布置了藝術陶罐、花境小品,改變了以往道路綠化色彩單調的模式,營造了“四季花海”的街景。

  ★郊野濕地公園

  自2006年起我市先后制定出臺《南京郊野公園選址規(guī)劃》、《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郊野公園建設的實施意見》、《南京市濕地資源保護規(guī)劃》等,規(guī)劃建設濕地公園和面積20公頃以上的郊野公園52處,總面積33860公頃,重點建設了生態(tài)濕地公園、濱江公園和主題公園等16個郊野公園,目前建成聚寶山郊野公園、仙林羊山公園、江心洲洲頭公園、七橋甕生態(tài)濕地公園以及新濟洲濕地公園等8個,其中固城湖、綠水灣濕地公園被列為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

  ★社會綠化

  積極組織行道樹、綠地、古樹名木的認建認養(yǎng)活動,廣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10年來,組織社會綠化活動830多場次,2235.5萬人次市民參與,綠化面積575.6公頃,適齡公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92.06%,位居全國前列。創(chuàng)新義務植樹活動形式,新建“五大類、八大品牌”義務植樹基地85個。通過市創(chuàng)建辦、園林協(xié)會、園林學會普及家庭養(yǎng)花知識,鼓勵市民開展家庭、窗臺等花卉布置,逐步建立全社會植綠、愛綠、護綠意識。

 

編輯:zhufei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xiāng)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xiāng)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園林水系池岸景觀設計

  近來,環(huán)境景觀越來越注重水體,無水不靈;有的房地產公司還提出戶戶開門臨水的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上,水面邊岸則是易被忽視且不易設計、施工好的項目。其所占投資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討。【詳細】

中國園林發(fā)展脈絡與概述

中國自古以來有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的傳統(tǒng),不論是儒家的"上下與天地同流",還是道家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都把人和天地萬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視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們去探求自然、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