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應用新技術,縮短生產周期提高15%產量
“我們這里的番茄植株最高可以到達10米,比通常的溫室高一倍,因此產量最少能提高15%。”在番茄車間,只見高高低低碩果累累,周增收說,這是定值2個月的番茄,但半個月前開始采收了,由于采用的是定時定量供熱,可以縮短一個月的生長期,功勞是無影玻璃,雖然造價一平米多了40元,但它好處多多,在同等可見光透射比情況下,無影玻璃可以讓溫室內氣候更溫和,減少植物光抑制,還可以讓植物底部吸收更多陽光,增加植物底部光合作用,另外溫室內部無陰影,可以減少植物底部灰霉病的發(fā)生,對于不同植物可提高產量10%以上。這項技術國外目前已經開始推廣,在我國是首次應用到大棚,目前處于試驗階段。為讓設施農業(yè)投入產出最大化,這個示范基地的工程師們可謂不遺余力,在黃瓜車間,只見植架上方兩根長長的LED燈管,“這是從荷蘭引進的,一組燈管3000元,但可以立體補光,提高光合作用,再提高產量,一年可以種4茬。”
圖為花卉車間的每個花盆內底部都嵌入了RFID芯片,通過圖像識別的自動分級裝備,提取芯片內盆花的各種生長信息并進行分級,不同花朵的盆花通過四周的傳送帶,到達各自的槽內,使管理更加輕松。
盆花能自動按開花數(shù)排列,管理更加輕松
在花卉車間,只見所有的“紅掌”盆花整齊劃一地有序排放,再仔細一看,發(fā)現(xiàn)每一行的盆花所開的花朵都是一樣的,有3朵、4朵、5朵,“我們采用的是分級管理,奧妙就在于盆花的底部裝有芯片。”原來花卉車間的每個花盆內都嵌入了RFID芯片,通過圖像識別的自動分級裝備,提取芯片內盆花的株高、花冠面積、花色、花朵面積占比等指標進行分級,并通過四周的傳送帶,把不同花朵的盆花傳送到各自的槽內,管理更加輕松。除了盆花自動分級設備,這個花卉車間還采用了盆花移動式潮汐灌溉床、盆花全自動包裝機,這在國內都是首次研發(fā)亮相,這些新鮮設備的推出,大大提升了我國盆花工廠化生產的裝備水平。
見識了機器人自動完成入穴、抓取、套袋等盆花包裝的自動化,走進育苗車間,只見噴灌主機不僅在溫室開間方向可實現(xiàn)程控運行,還可以按照預定程序在跨間實現(xiàn)自動轉移,改變了以往溫室噴灌機越跨使用需人工推移的尷尬,其單臺噴灌機適宜的控制面積也由原來的1000m2增至5000-6000m2,目前在國內尚無同類機型。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dcj364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