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獨一無二“湖上園林”
建造時間:明清時期
遺產位置:水域面積480多畝,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岡腳下。
遺產價值:歷經明清代造園家經營,形成瘦西湖湖上園林,創(chuàng)造出以“人力巧奪天工”的湖山勝景。
瘦西湖原名保障河,是唐雙重城之羅城和宋大城的護城河,也是蜀岡山水流向運河之排洪渠道。
人力巧奪天工
有限河道水面變成無限山水空間
原園林局總工程師韋金笙介紹,瘦西湖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湖上園林。瘦西湖湖上園林的形成,是經歷代造園家經營溝通,特別是清康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鹽商、官僚各出心裁,招聘造園名家,運用我國造園藝術手法,“隨形得景,利用橋、島、堤岸的劃分,使狹長的湖面形成層次分明、曲折多變的湖光山色,并使有限的河道水面變成了無限的山水空間,創(chuàng)造出以"人力巧奪天工"的湖山勝景。”
韋明鏵介紹,清康熙、乾隆年間,瘦西湖湖上勝景盛極一時,無數文人騷客紛至沓來。李斗的《揚州畫舫錄》、《揚州名勝錄》,乾隆年間編纂的《南巡盛典》,趙之壁的《平山堂圖志》,阮享的《廣陵名勝圖》,朱石梅的《虹橋秋契圖》,駱在田繪制的《揚州名勝圖》,沈三白的小說《浮生六記》,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紅樓夢》,孔尚任的《桃花扇》等,都結合情節(jié)或部分或專題詳盡描述瘦西湖上風光和名人韻事。
瘦西湖之園林,依“山”臨水,面湖而筑,組成若干個小園,園中小院相套,自成體系,但又以瘦西湖為共同的空間,應用起伏岡巒,參錯樹木,院墻回廊分隔空間,造成小中見大,意境深遠的效果;還引借歷史勝跡和自然景色為主題,以匾額、楹聯、題詠,畫龍點睛,組成一區(qū)勝景,富有詩情畫意,擴大游人欣賞境界;更以喜愛習見的民族傳統和地方特色給予人們親切宜人的藝術享受,使有限的河道水面變成了無限的山水空間。
已故古建筑、園林史專家陳從周教授在《瘦西湖漫談》中評價道:“瘦西湖是揚州的風景區(qū),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整理,由很多小園形成一個整體,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賓,互相因借,雖范圍不大,而景物無窮。”
清中葉以后,瘦西湖湖上園林日漸式微。解放后,瘦西湖猶如明珠出土,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重放光彩,成為中外旅游者的游覽勝地。
秀美湖上園林
雖瘦而不覺寒酸,反窈窕多姿
瘦西湖的秀美,給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陳從周為此評價:“揚州瘦西湖妙在瘦字。今后不準備在其旁建造高層建筑,是有高見的……雖瘦而不覺寒酸,反窈窕多姿。”
穿越虹橋進入瘦西湖,西岸便是因“桃紅柳綠”而名揚天下的長堤春柳,東岸則是二十四景之一的“荷浦熏風”。韋明鏵介紹,荷浦熏風舊屬江園,乾隆二十七年,高宗南巡,臨幸江園,賜名凈香園。江園前湖后浦,遍植荷花,“荷花世界,此為麗觀。”如今,浦中遍種荷花“揚州紅”,眼下正是荷香飄溢時節(jié),乘船經過,呼吸荷香,熱念頓消。
荷浦熏風往北便是徐園,到了這里,也就進入了瘦西湖游覽中心區(qū)。船過徐園,轉角迎面的是小金山。小金山原名長春嶺,是瘦西湖中心區(qū)最大的島嶼。在韋金笙看來,小金山是瘦西湖非常重要的一個轉折點,“如果沒有小金山,瘦西湖在空間上就沒有一個制高點,這也是前人有意在這里安排一個大的島嶼,體現了揚州高明的造園手法。”島上,有根據南北朝宋人徐湛之在蜀岡興建的風亭、月觀、吹臺、琴室等,特別是吹臺(釣魚臺)的框景藝術,為國內國際園林界所贊譽。
與小金山相對而望的是聞名中外的五亭橋。五亭橋原名蓮花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上置五亭,下有十五橋洞。韋金笙回憶,五亭橋景點是1957年正式劃入瘦西湖;1982年,五亭橋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船過五亭橋,向西湖面轉折處,為唐詩人杜牧絕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描繪的二十四橋景區(qū)。
1982年2月,二十四橋等景點被劃入瘦西湖景區(qū);1986年,國家旅游總局撥款150萬,市政府撥款96萬,二十四橋景區(qū)開始進行擴容建設,到1990年10月建成。
揚州“第一名片”
瘦西湖景區(qū)打造“世界級公園”
韋金笙介紹,瘦西湖原本是私家園林群,但卻沒有一個統一的名字。1949年10月29日蘇北人民行政公署接管徐園、葉園、阮家墳以及半個小金山,成立蘇北揚州園林管理所—這是新中國成立后最原始的瘦西湖。
1957年7月1日,揚州園林管理所遵揚州市人民政府批示,建立“瘦西湖公園”,并在虹橋西岸北側,新建竹木結構瘦西湖公園門廳、花廊,售票正式對外開放。自此,“瘦西湖”正式定名。
在揚州人的心中,“瘦西湖”是揚州的“第一名片”。改革開放以來,歷屆市委、市政府以“護其貌、顯其顏、保其韻、鑄其魂”的理念對瘦西湖景區(qū)的歷史文脈和傳統文化加以保護、發(fā)掘和傳承。
1988年,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揚州恢復再現了二十四橋等景點。2000年,又斥資1.9億元進行瘦西湖活水工程。2004年至2006年,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了瘦西湖景區(qū)指揮部和管委會,從拓展核心景區(qū)入手,搬遷城中村,重建了“萬花園”、“宋夾城”,“四橋煙雨”、“石壁流淙”等景觀。
2012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把揚州建設成為“世界名城”的城市發(fā)展戰(zhàn)略,并旗幟鮮明地提出把瘦西湖景區(qū)打造成“世界級公園”,讓揚州真正成為中外旅游、旅行者的目的地。
2013年,市委、市政府按照“世界級公園”的標準,重點推進了12.23平方公里風景名勝區(qū)總規(guī)修編和30平方公里新景區(qū)總體規(guī)劃。
“建設世界級公園的終極目標—世界性、最揚州。”景區(qū)相關負責人說,把瘦西湖景區(qū)打造“世界級公園”,最深刻的要義就是“最揚州”;最直觀的感受“國際范”;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始終抓住規(guī)劃龍頭“不偏離、不走樣”,讓先輩祖宗恩賜的偉大遺產釋放出奪目的光芒。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瘦西湖:在有限土地上提高城市綠量
綠量是城市林地生態(tài)功能的基礎,生態(tài)綠化不僅要提高林地率,更主要的是提高林地的葉面積指數和群落光合效率,充分發(fā)揮以林木為主體的城市【詳細】
設計理論 | 十招看破中國古典園林構圖法
研究中式古典園林的目的有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