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世界之珠” 上海還差點什么?

2014-10-31 13:20:52         來源:新聞晨報     瀏覽次數(shù):

  今天是首個“世界城市日”。這是第一個由中國政府倡議并成功設立的國際日,上海則是首個“世界城市日”的主場城市。作為“世界城市日”的發(fā)源地,30年后的上海將是什么樣的?

  昨日,中外專家齊聚上海師范大學,在以“上海2050-崛起中的全球城市”為主題的全球城市論壇上暢想上海的未來。

  部分市民不接受“魔都”稱呼

  今天,全球50%以上的人口已居住在城市;到2030年,約50億人將聚居在城鎮(zhèn)地區(qū); 而到2050年,更有80%的人口將生活在大都市地區(qū)。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在30年后將以何種形象呈現(xiàn)給世界?

  在昨天的論壇上,上海師范大學教授陸偉芳認為,21世紀中葉,上海大致可能成為以信息網(wǎng)絡為特征的“全球城市2.0版”。在這一過程中,上海會有更加包容的文化氛圍,會有更加執(zhí)著的探索精神,民族融合與文化多元共處會逐漸成為現(xiàn)實。

  上海師范大學黨委書記、上海市政府“面向未來30年的上海”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課題組成員陸建非表示,上海這座世界聞名的國際大都市,卻至今還沒有公認的城徽、城標、城旗、城色、別號、昵稱,或者動物吉祥物之類。

  “眼下有不少年輕人將上海戲謔地稱作‘魔都’,不過也有不少上海市民難以從心理上和文化上認同該稱呼。”陸建非表示,無論回眸歷史,還是檢閱現(xiàn)實,甚至眺望愿景,上海都應定位為“先鋒之城”。

  荷蘭國家旅游研究院院長HansDominicus教授則認為,隨著城市的進一步發(fā)展,上海的挑戰(zhàn)是如何從“東方之珠”變成“世界之珠”。“應對這一挑戰(zhàn),光有城市規(guī)劃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做到居民和游客的和諧共存,這是上海目前也是未來五十年所堅持的發(fā)展道路。”

  公共標識亟須規(guī)范

  “目前上海的不少公共標識,無論是路標、路牌、門牌還是指示牌、導覽圖都存在符號不清晰、語言不通順或者翻譯不恰當?shù)葐栴}。”陸建非認為,因為缺乏跨文化意識、忽視文化差異,上海公共標識存在用詞、文體和語氣不當?shù)仁д`,如有些公廁仍使用“WC”來標識。“W.C。的英文全稱為watercloset,意思是抽水馬桶,用它代表廁所似乎無可厚非,然而國外卻很少這樣用,人們更習慣使用toilet、restroom等字樣。”

  再比如,“顧客止步”被生硬地譯為“CustomersCan 謘 tGoin”,而英語國家一般不使用“××免進”,而是用“StaffOnly”,因為更符合英語習慣。

  陸建非認為,上海作為未來的全球城市,城市標識也應和國際接軌,規(guī)范化、國際化、人性化,力求既簡約、醒目,又典雅、得體,這樣才能提升跨文化溝通的實效。

  公共標示的規(guī)范化,有利于提升上海作為“全球城市”的形象。HansDominicus也認為,在城市形象的提升中,旅游和游客在當中所起的作用必不可少。“游客不僅僅帶給這個城市額外的收入,他們還是短暫的居民,和當?shù)鼐用褚粯邮褂孟嗤幕A設施和便利設施。他們能反推城市各種休閑設施的建設和質量提升,無論公共交通、飯店,還是酒吧、劇院、旅游景點,當然還有商店。最后,游客是城市對外宣傳的大使,向全世界展示城市的熱情好客、魅力和文化大融合。”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在江蘇徐州啟幕

  10月31日,第五個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在徐州舉辦。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副部長倪虹、副省長費高云、聯(lián)合國人居署執(zhí)行主任特別代表姆西西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聯(lián)合國人居署執(zhí)行主任謝里夫通過視頻向活動致辭。【詳細】

上海浦東足球場項目規(guī)劃設計方案正式獲批

  2月14日消息,著名體育評論員姬宇陽在微博中透露,上海浦東足球場項目規(guī)劃設計方案正式獲批,作為上港新主場,浦東足球場是能夠滿足FIFA國際A級比賽要求的專業(yè)足球場,球場固定坐席數(shù)為33765個。(圖片來自姬宇陽微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