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華端: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宜居度框架

2016-05-11 19:21:00    作者:趙艾整理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網     瀏覽次數:

  以下為演講主要內容:

  羅華端:

羅華端: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宜居度框架

  去過新加坡的人,就知道新加坡是一個很小的島國,面積在719平方公里,人口大約500多萬,沒有天然資源,是世界上高密度的城市之一。

羅華端: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宜居度框架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新加坡,面臨著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帶來的種種挑戰(zhàn),比如高失業(yè)率、大量貧民窟存在、落后的基礎設施……上圖體現(xiàn)了新加坡在上世紀50、60年代的情況,發(fā)展到今天的環(huán)境狀況是不可思議的。

  2014年的美世生活品質調查中,新加坡被評為高密度高宜居的城市,這類城市是比較罕見的。因為其他高宜居度的城市往往是幅員遼闊、低密度、低污染,如悉尼、溫哥華等。新加坡與它們相比,算是一個特例。但經過努力和可持續(xù)方法的應用,在高密度條件下,新加坡也實現(xiàn)了高水平的生活水準,證明了高密度生活不一定會影響生活品質。

  那么,今天的話題,我將以三個問題進行開端。新加坡如何在短短 50年的時間里達到高宜居的標準 ?新加坡如何實現(xiàn)密度和宜居的平衡?這個過程有什么經驗值得總結? 這也是行業(yè)和大眾普遍聚焦的話題。

  追溯到新加坡剛剛發(fā)展的時候,沒有什么宜居城市的框架可以使用、沒有什么宜居城市的原則可以遵守,都是通過向其他城市學習、不停向外學習豐富頭腦。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以其它城市為鏡,有的以之為戒,好的我們學其所長。因為我們能夠想到的方法,數以千計的城市都已經試過了。”

編輯:zhaoai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