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古樹名木就是保護城市基因

2016-10-10 09:44:27    作者:知新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瀏覽次數:

  一棵棵古樹就是一段段歷史記憶,是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的沉淀符號。古樹名木,不僅是幾片綠葉,而是“鄉(xiāng)愁”的寄托,留住了它們,也就留住了居民心里的家鄉(xiāng),留住了他們心里的鄉(xiāng)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zhèn)化工作會議上曾經提到,要“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足見保護古樹名木這件工作的重要性和重大意義。

  一座城市有沒有文化底蘊,不僅要看建了多少文化宮、圖書館,也要看有多少古樹名木和古建筑。柳州有著豐富的古樹名木資源,它既是無數人魂牽夢縈的鄉(xiāng)愁,也是城市歷史和文化的象征。歷經風雨洗禮,當下一些古樹名木的境遇卻并不樂觀,不僅承受著環(huán)境污染、病蟲害和自然災害的侵蝕而“老弱病殘”,而且在城市建設和經濟發(fā)展中,為了開發(fā)一個項目或建起一個樓群,不少古樹頻遭無故讓樓、讓路,甚至被無情砍伐,有的則因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而慘遭盜伐。而柳州市為古樹名木“把脈開方”,說白了是在給子孫后代“留根”,傳遞出的是全面可持續(xù)的“生態(tài)觀”。

  古樹名木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失而不可復得,被毀就意味著一段歷史的缺失。再者,古樹名木不能被簡單地看作是一棵樹,更應從“綠色文物”的角度審視,像保護文物一樣保護古樹名木。由此而言,柳州市對古樹名木進行普查并掛牌保護很有必要,在此基礎上更應細化具體措施,明確“監(jiān)護人”,落實責任制,使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專管之人、每個人都有專管之責。

  保護古樹名木就是保護城市基因,關鍵在于發(fā)揮好“政府主導”和“市場主力”兩個積極性。一方面要推動立法保護,堅決杜絕隨意移樹、肆意毀樹等現象。同時,依托公共財政“兜底”來改善樹木的生存環(huán)境,抓緊搶救一批“病危”樹木。另一方面要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借鑒新加坡的綠化實施種管養(yǎng)分離的經驗,通過公開招投標模式,引入專業(yè)公司進行市場化管護,而政府需要緊緊跟上的,則是加強常態(tài)監(jiān)管和動態(tài)考核。

  保護古樹名木全民有責,就應“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人爭做“護樹能手”,個個爭當“愛綠使者”,用自己的舉手之勞去愛護、去呵護古樹名木,為它們繼續(xù)蓬勃生長撐起保護傘,使之成為綠色崛起進程中的亮麗名片。

編輯:yankai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山東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印發(fā) 損害古樹重罰

  近日,山東省日前印發(fā)《山東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規(guī)定,有損害古樹名木正常生長行為,情節(jié)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詳細】

北京4萬余株古樹將全部GPS定位

  去年底,北京市組織開展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調查工作,調查范圍包括16區(qū)以及11個市屬公園、林場,預計5月底調查工作將全部完成,6月開始為古樹名木換發(fā)新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