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啟動公路綠化美化打造一批“生態(tài)公路”

2017-06-15 13:22:53         來源: 桂林旅游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6月初,桂林公路管理局正式啟動今年公路綠化美化工作。根據(jù)工作安排,今年首先對甘棠至青獅潭、恭城至龍虎關等三條公路進行綠化種植,提升公路綠化品質。

  近年來,桂林結合旅游精品線路的實施,給一批公路“穿衣”美化,實現(xiàn)道路與自然山水完美融合,展現(xiàn)了桂林旅游公路新形象,打造了一批“生態(tài)公路”。生態(tài)公路的建成,也給桂林的旅游、生態(tài)經濟都帶來了積極的效益。

  今年重點美化三條公路

  昨日,記者從桂林公路管理局了解到,2017年桂林公路綠化美化種植計劃預算于6月初獲得了批復。這也意味著,今年桂林公路綠化美化工作正式啟動。

  桂林公路管理局養(yǎng)護管理科科長文澤旺介紹稱,今年將重點對縣道112線甘棠至青獅潭公路、縣道494線興安(樂滿地)至陽朔(福利)公路、縣道160線恭城至龍虎關公路等三條公路的部分路段開展綠化種植,總預算投資約20.5萬元。

  文澤旺介紹,主要綠化方式有:對公路沿線喬灌木樹冠間距大于10米的宜林地綠化空白區(qū),進行補植花葉艷麗的喬灌木,要求公路兩側宜林地綠化率要達到95%以上;逐步更新公路沿線原有的老化路樹,特別是歐美楊等安全隱患較大的路段,適宜間隔種植樹型美觀、花葉艷麗的觀賞樹種,提高公路綠化的品質。

  記者在《桂林公路管理局2017年公路綠化種植計劃表》上看到,其中縣道112線甘棠至青獅潭公路需要綠化的路程是2公里,補植樹種是桂花樹,數(shù)量為250株,主要是更新老化以及有安全隱患的歐美楊;而縣道494線需要綠化的路程是5公里,補植250株紅花羊蹄甲,也是用于更新歐美楊;縣道160線恭城至龍虎關路段需要綠化的路程最長,約34.16公里,補植的樹種有紅花羊蹄甲、紫薇、雙莢槐等三種,補植數(shù)量共4500株。

  “按照要求,各路段的綠化工作于6月20日前完成苗木種植。”文澤旺說,根據(jù)管轄的范圍,目前綠化種植任務已分解到靈川、恭城等兩地的公路管理部門,正在按計劃開展綠化美化工作。

  公路“三美”新形象

  記者了解到,上述提及的三條公路,都已規(guī)劃成國省道。比如,縣道112線已規(guī)劃成國道322線瑞安至友誼關路段;縣道494線規(guī)劃成國道375線東山至瀘水路段。而今年美化的路段沿線,景區(qū)景點相連,公路的美化對桂林旅游也起到了“加分”的作用。

  事實上,最近兩年來,桂林公路管理局在國省干線公路、旅游公路建設綠化景觀小品,在滿足保護邊坡穩(wěn)定等基本綠化功能條件下,做到防護與觀賞相結合,豐富公路綠化內涵和美化公路景觀,實現(xiàn)了道路與自然山水的完美融合。

  文澤旺說,2015年,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漓東百里生態(tài)示范帶建設的部署,該局投資238萬元對興安(樂滿地)至陽朔(福利)二級公路進行綠化。公路沿線以洋紫荊、烏桕、紫薇和雙莢槐為主要行道樹種,并重點對部分路段進行了景觀建設。同年,桂林公路管理局投資96萬元,對省道201線全州至沙子公路恭城段進行了綠化美化,以桂花樹、欒樹為主要樹種,配植紅葉石楠、木槿、雙莢槐等開花灌木。

  記者了解到,去年桂林公路管理局共投資41.6萬元進行公路綠化種植及路樹采伐,共補植開花喬灌木2560株,采伐歐美楊等路樹4251株。

  “自2015年全面啟動公路綠化美化工作以來,目前桂林國省道干線公路、旅游公路已基本實現(xiàn)道路與自然山水的完美融合。”文澤旺說,綠化美化后的公路呈現(xiàn)出“生態(tài)環(huán)境美、文明風尚美、平安和諧美”的三美公路,展現(xiàn)了桂林旅游公路新形象。

  讓風景一路同行

  據(jù)了解,去年桂林大力開展全域旅游建設,提出了分兩批打造8條生態(tài)休閑旅游精品線路,總長約684公里,以此推動大桂林全域旅游的發(fā)展。

  根據(jù)實施方案,8條精品線路分別為:大漓東生態(tài)示范帶約118公里、桂林—陽朔—荔浦約74公里、桂林—恭城—平樂同安約20公里、桂林—臨桂—龍勝約78公里、桂林—興安—全州約198公里、桂林—永福約42公里、桂林—資源約82公里、桂林—灌陽約72公里。

  文澤旺介紹說,精品線路的建設任務重,桂林公路管理局所涉及的工作主要有交通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其中的重點是路面修復改造、交通標線標識更新提升,以及沿線綠化美化的改造等。

  在去年啟動的首批旅游精品線路打造中,桂林公路管理局投資約2000萬元,對興安省道202線白竹鋪至華江路段路面進行大修,目前已完工;對國道241線灌陽北至新圩路段,投資2400萬元進行路面大修,目前也已完工。

  “桂林要打造全域旅游,而國省道干線作為串連各景區(qū)景點的紐帶,我們也要努力打造成一條生態(tài)長廊,讓風景一路隨行。”文澤旺說。

  生態(tài)公路也有效益

  時下,驅車行駛在坦蕩如砥的國省干道上,映入眼簾的處處是綠色走廊。“一路上看到的風景真美,漓江山水盡收眼底,道路邊一片綠意盎然。在山水間,這條公路也成了一道秀美的景觀。”6月3日,駕車經過興安樂滿地至陽朔福利的公路,市民秦家樂感慨不已。

  “作為旅游城市,桂林的生態(tài)廊道建設不僅要多層次、多角度地靚化、美化,更要充分考慮桂林山水的文化內涵,在因地制宜、依山就勢上下功夫,讓生態(tài)廊道成為桂林打造國際旅游勝地的一個亮點。”桂林公路管局養(yǎng)護管理科工程師曾文樹說,道路綠化不僅起到穩(wěn)固路基、美化環(huán)境、誘導交通、舒適行旅的作用,還可保護環(huán)境、提升空氣質量、維持生態(tài)平衡。

  據(jù)了解,如今根據(jù)各條國省干道的不同特點,桂林公路管理局制定了不同的綠化方案,景觀美化只是其功能中的一部分。其他方面的功能,在不同道路中呈現(xiàn)出不同亮點。“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注重生態(tài)配置,注重道路綠化生態(tài)效益的最大化,在達到理想景觀效果的同時,讓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曾文樹說。

  如今,來桂林旅游的人們看到,無論國省干道、市域道路還是農村公路兩側,處處呈現(xiàn)出“車在景中走,人在畫中游”的景象。這對游客來說,無疑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同時其帶來的社會及經濟效益也必將日益凸顯。

編輯:ludan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