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ard J.Abbott:自然環(huán)境中植物新物種的形成

2017-07-27 08:23:29         來源:中國園林網     瀏覽次數:

  24日,來自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生物學院的Richard J.Abbott 教授,在深圳會展中心5號館分享了一場《不同環(huán)境梯度下的植物物種形成及其雜交帶》的主題報告。在本次報告中,他介紹了通過使用基因組分析方法的植物雜交帶研究,將為雜交帶在植物物種形成過程中的研究應用指明方向。

  植物能否成功遷移至不同的環(huán)境,取決于它適應局部環(huán)境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通過表型可塑性和遺傳適應性展現。近年來的一些研究案例試圖解析不同的環(huán)境中物種表型的可遺傳適應改變,及其潛在的分子遺傳基礎。無論是否存在基因流,這種可遺傳的改變均可能發(fā)生,并且表型可能呈現為一種連續(xù)的變異(漸變群),或者表現為離散的生態(tài)型。在這兩種情形下,局部適應的群體之間都可能緩慢的形成生殖隔離,并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

  在新物種形成過程的中間階段,兩種情形會導致雜交帶的出現,第一是局部適應的群體間存在連續(xù)的基因交流,另一種情況是由于生態(tài)和地理隔離障礙促發(fā)的局部適應群體發(fā)生二次接觸。針對這兩種類型的雜交帶研究,將有助于增進理解環(huán)境梯度相關的物種分化過程中生殖隔離形成機制。目前植物雜交帶的研究案例相對較為稀缺,一個主要原因可能取決于植物類群本身發(fā)生雜交事情的頻率,雜交帶建立并不像動物那么頻繁,尤其是在環(huán)境條件下相對穩(wěn)定的情況下,例如缺乏足夠程度的干擾。

  盡管如此,最近開展的幾個使用基因組分析方法的植物雜交帶研究給該領域帶來新的曙光,這些研究為雜交帶在植物物種形成過程中的研究應用指明方向。

  人物簡介:

植物學大會-自然環(huán)境中,植物新物種的形成

Richard J.Abbott(中國風景園林網配圖)

  Richard J.Abbott ,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生物學院教授,著名進化生物學家。他長期關注并從事雜交、植物交配系統(tǒng)變異,以及高山、地中海和溫帶植物的譜系地理學研究,并在菊科千里光屬雜交區(qū),同源和異源多倍體起源方面的研究頗有成就。

編輯:dengzhuzhu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克萊恩:銀杏——中國帶給世界的珍貴禮物

昨日,中國古典植物銀杏成為耶魯大學林業(yè)與環(huán)境學院院長、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彼得·克萊恩在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上公眾報告的主角。他對于銀杏這個被時間遺忘的樹種歷史與現在的展示,深入淺出而又生動地講述了銀杏之美,贏得現場熱烈掌聲。【詳細】

世界植物學大會專家共議立體綠化

進入21世紀,大城市的躍進式發(fā)展,帶來的是熱島效應、雨水內澇、霧霾等“大城市”病,種種研究表明綠化是減輕城市病的重要途徑,但稀缺高昂的土地,使得綠化只能“向天空借地”。【詳細】

中外專家探討蘭科植物保護與研究

第十九屆國際植物學大會“蘭花基因組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衛(wèi)星會議召開,中外專家學者就保護蘭科植物遺傳多樣性、蘭花與傳粉者協同進化等,進行了分享、探討。【詳細】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23日在深圳開啟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將于本月23日在深圳與全世界見面,這個植物學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是首次在中國,也是首次在發(fā)展中國家舉辦。大會期間,除了國家農業(yè)基因組學科技創(chuàng)新聯盟將正式落戶深圳外,還將引入生物和生命健康產業(yè)領域的12個重大項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