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是怎樣煉成的

2020-04-02 10:36:02    作者:沈東方 余雙江     來源:中國環(huán)境     瀏覽次數(shù):

  3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杭州市西部的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就西溪濕地保護利用情況進行考察調研。

  “西溪且留下”

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是怎樣煉成的

  西溪,古稱河渚,“曲水彎環(huán),群山四繞,名園古剎,前后踵接,又多蘆汀沙溆(xù)”,與西湖、西泠(líng)并稱杭州“三西”。在歷史上,它泛指東起古蕩西至留下,南臨老和山、北高峰、小和山上脊以北丘陵緩坡地帶,北至余杭塘河兩岸的水網平原。據《南漳子》載:“當天目山下流積沖,潴(zhū)為巨澤,蛟之所出沒。”水道如巷,河漢如網,諸島棋布,形成了西溪獨特的濕地景致。

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是怎樣煉成的

  西溪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漢晉始發(fā)、唐宋發(fā)展、明清全盛、民國衰落、當代復興等階段。自唐代以來,西溪就以賞梅、竹、蘆、花而聞名。關于“西溪且留下”這一名句,明清史籍多有記載,例如《萬歷杭州府志》中的“西溪,在武林山之西,相傳宋高宗欲都其地,后得鳳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俗稱留下云。”說的是宋高宗南渡時先來到杭州西溪,想要在這里建造行宮,后來到鳳凰山后改變了主意,并說了一句“西溪且留下”,相傳西溪也因此改名為留下。

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是怎樣煉成的

  “詹葡葉分飛鷺羽,荻蘆花散釣魚舟。黃橙紅柿紫菱角,不羨人間萬戶侯”。西溪自古就有隱逸之美名,被文人墨客視為養(yǎng)生、隱居、吟詩、作畫的理想佳境。“古蕩西溪天下聞”,這是明代著名散文家張岱所譽;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曾為交蘆庵題名,并為秋雪庵的彈指樓題“彈指樓開”匾額;康熙皇帝南巡駐蹕“西溪山莊”,賜題“竹窗”兩字。西溪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龍舟勝會”、“集市燈會”等傳統(tǒng)民俗,歷史悠久,雅俗共享。

  國家濕地公園

  千百年來,西溪在人類活動和濕地生態(tài)過程的長期交互作用下,形成了以大水面、多魚塘為主體的自然與人工濕地,有著較為獨特的自然與人工濕地生態(tài)特征。

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是怎樣煉成的

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發(fā)給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賀信(復印件)(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05年5月1日,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正式開園,公園規(guī)劃總面積11.5平方千米,濕地內河流總長100多千米,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等水域。這也是中國第一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于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

  2012年1月11日,杭州西溪濕地旅游區(qū)被正式授予“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稱號,成為中國首個國家5A級景區(qū)的國家濕地公園。

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是怎樣煉成的

  今年2月,為致敬奮斗在抗“疫”一線的醫(yī)務工作者,自恢復開園起至12月31日,全國醫(yī)護工作者(包括港澳臺)憑有效證件入園可享受公園門票及游船票全免。

  西溪濕地不但引領了中國濕地保護的潮流,還成了“美麗中國”和中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實踐基地。目前,濕地內有植被566種,昆蟲703種,鳥類157種,水質平均總體保持在Ⅲ類水體以上。

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是怎樣煉成的

  前國際濕地公約組織秘書長皮特·布里奇華特曾在西溪考察后認為:“西溪濕地綜合保護這項宏大工程,已經為全球其他濕地的建設提供了很好的經驗,也為21世紀全球各地進行城市中濕地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模式”。

  “城市之腎”的保護

  濕地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既是陸地上的天然蓄水庫,又是眾多野生動植物,特別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在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蝕、促淤造陸、降解環(huán)境污染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西溪濕地位處亞熱帶北緣季風氣候區(qū),動植物資源豐富,陸地綠化率在85%以上。它也是杭州綠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杭州生態(tài)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可謂杭城之“腎”。

  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考察時強調,水是濕地的靈魂,自然生態(tài)之美是西溪濕地最內在、最重要的美。要堅定不移把保護擺在第一位,盡最大努力保持濕地生態(tài)和水環(huán)境。要把保護好西湖和西溪濕地作為杭州城市發(fā)展和治理的鮮明導向,統(tǒng)籌好生產、生活、生態(tài)三大空間布局,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城市方面創(chuàng)造更多經驗。

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是怎樣煉成的

  在實施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中,杭州市、西湖區(qū)分別成立了以市領導和區(qū)領導為組長的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建設指揮部,組織協(xié)調工程各項工作。成立了由濕地生態(tài)、動植物、水文地理、歷史文化、生態(tài)設計、環(huán)境保護、園林規(guī)劃、風景旅游等方面專家組成的西溪濕地專家組,負責西溪濕地生態(tài)保護與利用的咨詢、論證和監(jiān)督工作。

  在生態(tài)保護過程中,杭州市注重原生態(tài)保護,將西溪濕地中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好、最精華、最具濕地特色的區(qū)域實行相對封閉,設置了朝天暮漾、蝦龍灘、費家塘五大生態(tài)保護區(qū)。除小型搖櫓船和科考人員外,其他人員一律禁止進入,為鳥類以及其他生物營造更加靜謐和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植被,采用大量的鄉(xiāng)土樹種或草本進行植被恢復,僅西溪梅岸一區(qū)恢復梅樹200多畝,保留下來的老柿樹僅一期保護工程內就有2802棵。

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是怎樣煉成的

  在改善水質方面,杭州在實施區(qū)域水源污染監(jiān)測的基礎上,從疏浚、截污、配水、生物治理四方面入手,改善水體環(huán)境和水體質量。通過疏浚,恢復貫通魚塘間水文聯(lián)系,通連外部水系,形成廣闊的人工多水塘系統(tǒng),增強濕地水體的流動性;通過截污納管、固廢收集、改變燃料結構等辦法,降低人類活動對濕地水質和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通過科學配水,實行動態(tài)監(jiān)測,保證西溪濕地保護的生態(tài)用水和常年水質,確保1.65米的最佳景觀水位;通過生物治理,進一步發(fā)揮濕地的滯洪和調蓄功能,結合配置蘆葦、茭白等典型濕地植物,恢復濕地的自凈功能。

  這一系列保護措施的成果非常顯著。經調查,與2005年所錄數(shù)據相比,西溪濕地的維管束植物新增了475種,昆蟲增加了390種,鳥類增加了102種。水質平均比2005年開園之前提高了三至四個標準,特別是2016年8月東穆塢沉砂池建成運行后,基本保持在Ⅱ類水體的標準。西溪濕地還緩解了城市的“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可對其周邊約15平方公里的氣溫起到0.5℃—1.5℃降低作用,估計每天可節(jié)水500—800噸,節(jié)電10—30萬度。

編輯:liq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jié),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濱水商業(yè)消費新地標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濱水商業(yè)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qū)位于昌平區(qū)南邵鎮(zhèn),規(guī)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guī)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qū)控規(guī)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qū)、山水宜居典范城區(qū)、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qū)和智慧產研創(chuàng)新園區(qū)【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qū)(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