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綠化彩繪公園里的深圳 擘畫綠色生態(tài)畫卷

2022-09-07 08:58:11         來源:深圳特區(qū)報     瀏覽次數:

園林綠化彩繪公園里的深圳 擘畫綠色生態(tài)畫卷

從梅林山看深圳的山、河、海、城交織共融。

園林綠化彩繪公園里的深圳 擘畫綠色生態(tài)畫卷

人民公園月季書吧前,游客坐于湖邊休閑。

園林綠化彩繪公園里的深圳 擘畫綠色生態(tài)畫卷

春天,濱河大道上的宮粉紫荊、簕杜鵑等花開燦爛,將街道裝點得浪漫迷人。


  光明馬拉松山湖綠道上,懸橋橫跨山谷,漫步其中,融入自然。

  “一個城市的預期就是整個城市是一個大公園,老百姓走出來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園一樣。”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終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把園林綠化建設擺在城市發(fā)展的突出位置,將它作為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重要內容。守住發(fā)展和生態(tài)兩條底線,走出一條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的新路子。

  十年來,深圳園林綠化領跑國內城市,“公園里的深圳”成為城市新樣態(tài)。當前,深圳加快建設國際一流公園城市,擘畫藍綠交融生態(tài)畫卷,構筑詩意棲居幸福家園。全市園林綠化建設不斷提升品質,城市環(huán)境魅力日趨增強,山海連城藍圖正在變成現(xiàn)實。

  1200余個公園媲美爭艷 繪出一流公園城市藍圖

  ——建成“千園之城”,引領灣區(qū)發(fā)展。

  2012年,深圳公園數量為841個。十年間,公園數量年年攀升,平均以每年新建39個的速度快速增長。到2019年,建成各類公園1090個,提前一年實現(xiàn)“千園之城”建設目標;到2021年底,全市公園總數達1238個,公園500米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超過90%。一個個公園像一顆顆綠色明珠,構成深圳最重要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鋪就了深圳宜居宜業(yè)宜游的最美底色。

  深圳市政府連續(xù)多年把公園建設列入年度重點民生實事,制定公園建設發(fā)展專項規(guī)劃,確保公園建設持續(xù)、高效推進。

  近年來,深圳創(chuàng)新公園建設機制、轉變投資理念,引入國際競賽機制、代建制,積極吸引國內外一流團隊參與公園設計與建設,讓公園設計更藝術、多元、有趣。十年間,相繼建成開放了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香蜜公園、人才公園、大沙河生態(tài)長廊等一大批高品質、國際范且各具特色的綜合公園。其中,多個公園項目榮獲國際大獎。這些公園無論是景觀顏值,還是功能配套,都不斷刷新市民對公園的期待。

  在公園城市建設過程中,原特區(qū)外落后狀態(tài)被徹底改變,公園數量和品質差距大幅縮小,一些精品公園改變區(qū)域形象,成為城區(qū)地標和名片。如寶安區(qū)濱海文化公園、龍崗區(qū)雪竹徑公園、龍華區(qū)北站中心公園、坪山區(qū)兒童公園、光明區(qū)虹橋公園等。

  ——融入城市界面,實現(xiàn)城園相融。

  從建設“城市公園”到建設“公園城市”,不只是文字順序的簡單調整,而是發(fā)展理念的深刻轉變。深圳城管部門將公園與街區(qū)進行融合設計,使公園空間持續(xù)融入城市界面,以前“在城市里尋找公園”,如今“在公園里遇見城市”。

  蓮花山公園、荔枝公園、中心公園等拆除了原來臨街的老舊圍欄和綠籬,重新銜接了公園內外的交通,使公園與城市公共空間自然地融為一體;福田園嶺片區(qū)等打開封閉綠地,建成上步綠廊公園帶,讓公園與街道相融;連接蓮花山公園、筆架山公園的空中廊橋貫通,公園互連互通;越來越多的公園巴士,線路連通公園、社區(qū)、商圈,與城市交織融合。

  ——踐行服務至上,便民利民親民。

按照建設“生態(tài)型、生活型、復合型”公園要求,深圳城管部門緊盯薄弱環(huán)節(jié),拓寬思路,從出行服務到體育休閑,從公園消費到應急救援等方面,不斷完善提升服務設施,打造更人性多元和更有溫度的公園,滿足“全齡段”市民暢玩的需求。

  市屬公園已安裝75臺急救設備AED、建有55個母嬰室;8家公園實現(xiàn)線上一鍵預約停車;引進大型餐飲服務連鎖品牌進駐深圳灣等公園;在蓮花山公園等公園試點推出周末消費市集;全市公園設置58個帳篷區(qū)、建有30余處智能健身房;23家市屬公園施行綜合管理服務,在集約化、規(guī)?;?、智能化、精細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疫情防控中,推廣應用人流量熱力圖系統(tǒng)、智能測溫頭盔等,智能感知公園人員密度、加大檢測速度,做好人員疏導等工作,減少疫情傳播風險。

  滿城翠綠四季鮮花如潮 織就五彩繽紛“錦繡深圳”

  ——開展美麗深圳綠化提升,夯實城市綠色基底。

  2012年7月14日,深圳全市綠化工作會議召開,這是特區(qū)建立以來首次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召開的綠化工作會議。結合新一輪綠化廣東提升大行動,全市開展綠化提升行動。到2015年,全市累計提升或新建改造道路綠化300多條,對100多個重點片區(qū)、節(jié)點進行綠化提升。

  為了持續(xù)保護好城市的綠色生態(tài)基底,市城管部門會同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部門全面加強樹木保護管理,嚴禁砍伐古樹名木,原則上也不得遷移古樹名木;對大樹老樹,特別是對榕樹等嶺南特色樹木從嚴管理。對涉及古樹名木、大樹老樹等的項目需報市政府審定,經市政府審定同意后方可按法定程序審批。所有項目都組織進行現(xiàn)場勘查、專家評估等,盡量減少樹木遷移砍伐。同時,建立樹木資源管理系統(tǒng),將全市公園、道路綠地和小區(qū)樹木納入“一張圖”管理,為主要樹木建立“身份證”。目前,全市共錄入道路綠地樹木154萬余株,小區(qū)綠地樹木107萬余株,公園樹木23萬余株。

  ——營造大尺度花景花境,為城市增添靚麗色彩。

  在全市推廣種植開花喬灌木,以規(guī)模化的花卉種植和高標準的景觀設計,將園林花景融入到公園、道路、街區(qū)等城市空間。近年來,全市新增種植了宮粉紫荊、黃花風鈴木、美麗異木棉等開花喬木及一大批簕杜鵑、小葉紫薇等花灌木,共建成花景道路181條,花漾街區(qū)306個,街心花園444個,形成四季有花開、季季花不同景觀。市民紛紛贊嘆:“看花何須遠行,深圳已成花海”。

  同時,在重要節(jié)點、道路交會處建成500多個花園路口,既提升了城市街景,又提高了城市生物多樣性水平,讓市民感受城市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tài)之美。其中深南大道中間帶以一系列優(yōu)雅、簡潔大方的造型花境、花壇,營造了令人震撼的“錦繡深圳”“鳳凰飛羽”花景,使這條深圳的迎賓大道更大氣、更雅致。

  ——推進立體綠化建設,打造城市凌空風景線。

  深圳一直不斷探索資源緊約束下立體綠化提升新路徑,向屋頂、墻體、立交橋、人行天橋等空間“借地”,持續(xù)通過資金補貼、技術指引,使綠地從平面走向立體,進一步增添城市綠量。2016年10月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qū)綠化條例》新增立體綠化章節(jié),對新建公共建筑、高架橋等設施強制實施立體綠化。自2016年起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立體綠化面積約480萬平方米。例如,在立交橋、人行天橋上共種植數萬盆簕杜鵑等開花灌木,打造了羅湖筍崗立交、北環(huán)香蜜湖立交等一批凌空風景線。

  2800公里綠道通山達海 展現(xiàn)山海連城“魅力深圳”

  ——多道融合,藍綠交織。

  到2021年底,全市綠道總里程達到2843公里,綠道覆蓋密度全省第一。這一條條“綠色絲帶”縱橫交錯,串連起山、林、城、湖、海、河,為城市構筑一張健康充滿活力的綠色網絡。十年間,除了綠道里程持續(xù)增長,精品綠道品質大幅提高。建成羅湖淘金山綠道、鹽田濱海綠道、光明馬拉松山湖綠道等一批精品綠道,展現(xiàn)城市歷史文化、自然生態(tài)、山海景觀。推出“深i綠道” 小程序,既展示深圳綠道資源,又提供強大服務功能。

  2022年,市城管部門推出《深圳市綠道網(多層次戶外休閑步道)專項規(guī)劃(2021-2035年)》,統(tǒng)籌推進各類人工及自然線性空間建設,實現(xiàn)“多道融合”,構建藍綠交織的全域綠道網,加快實現(xiàn)“萬里鵬城”綠道建設目標,讓深圳成為更具獲得感的“綠道上的公園城市”。

  ——遠足郊野,戶外天堂。

  遠足徑郊野徑建設是深圳打造公園城市,實施山海連城計劃的重要一環(huán)。其采用手作步道方式建設,盡量保持路面原生態(tài),保留山林原有特色,施作過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使步道與周圍環(huán)境達到最高程度的融合,達到“自然無痕”的效果。

  2017年,市城管部門啟動了遠足徑郊野徑建設,完成梅林山-大鵬半島200公里遠足徑建設,打造國內首條遠足徑。2019年,高標準建成梅林山公園郊野徑示范段。2020年,建成串聯(lián)塘朗山、梅林山、銀湖山的中部郊野徑。到2021年底郊野徑遠足徑已達471公里。這些郊野徑開放后,吸引了許多熱愛自然、崇尚戶外活動的市民開啟全新的“公園城市”之旅。2022年,市城管部門開展遠足徑郊野徑專項規(guī)劃研究,打造山海連城的全球知名徒步路線。

  ——山海相依,魅力生態(tài)。

  在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同時,深圳保留了大量的綠色生態(tài)空間,形成了半城半綠、山海相依的獨特山水格局。2022年,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先行示范區(qū)、粵港澳大灣區(qū)“雙區(qū)”建設歷史機遇,深入貫徹國家生態(tài)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戰(zhàn)略部署,實施“山海連城”計劃,制定《深圳市公園城市建設總體規(guī)劃暨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將深圳最具代表性的海灣、山體、河流、大型綠地等系統(tǒng)連接和生態(tài)保育,打造“一脊”“一帶”“二十廊”魅力生態(tài)骨架,到2035年,全面建成“山、海、城、園”有機融合、全民共享共惠、充滿活力的全域公園城市。

  目前,三年行動計劃的近期建設項目庫已建成,包含了建設公園群、打造山水廊道等項目類型,讓市民走得進山、親得近水、賞得了城。

  成功創(chuàng)建國家森林城市深圳添綠色新名片

  ——成功創(chuàng)建國家森林城市。

  2015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創(chuàng)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決定,專門成立了創(chuàng)建國家森林城市領導小組,高標準編制了《深圳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guī)劃》,繪就了我市森林城市發(fā)展藍圖。先后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綠化景觀提升、綠色生態(tài)水網、特色主題公園、森林小鎮(zhèn)等52項重點工程建設。

  經過三年努力,全市40項指標達到或超過《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要求。開展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大力推進林相改造,山地森林自然性和城區(qū)綠地功能性顯著提升;積極實施生態(tài)修復,建成19條475公里生態(tài)景觀林帶,新建塘朗山-梅林山-銀湖山區(qū)域綠地等首批5條生態(tài)廊道,構建互聯(lián)互通的城市生態(tài)安全屏障;合理規(guī)劃和建設各類保護區(qū),在全市設立自然保護區(qū)共4個,其中國家級1個,自然保護區(qū)占國土總面積的比例超過11%,位列全省第一。

  2018年10月,深圳市被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在森林中呼吸,在公園中游憩,在海風中沉醉,在自然中學習,成為深圳市民擁有的綠色“民生福祉”。

  ——成功舉辦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

  2017年,深圳成功舉辦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國際植物學大會是全球植物科學領域水平最高、影響最大的國際會議。這是大會創(chuàng)辦百年來首次在發(fā)展中國家舉辦。會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大會發(fā)來賀信,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本屆大會規(guī)模空前,創(chuàng)歷屆之最。大會發(fā)布的《植物科學:深圳宣言》成為指導植物科學發(fā)展的綱領性文件,永久設立“深圳國際植物科學獎”。大會的成功舉辦,有力推動人類社會綠色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升中國在應對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中承擔的關鍵角色,加速深圳建設生態(tài)文明典范城市。

  公園文化豐富多彩 千家萬戶品嘗“綠色盛宴”

  ——公園文化季成為閃亮的城市文化品牌。

  深圳公園文化季始于2006年,已連續(xù)舉辦17年,成為“深圳市民的節(jié)日”。十年來,公園文化季不斷豐富活動內容,舉辦規(guī)模逐年擴大,參與人數越來越多,品牌效應日益彰顯,形成了蓮花山草地音樂節(jié)、深圳灣音樂會、深圳森林音樂會、自然教育嘉年華等一批高品質的經典品牌活動,備受市民好評。2021年首次實現(xiàn)跨年活動,全市45個公園(綠道)聯(lián)動,形成公園花展、文創(chuàng)市集、經典音樂、體育競技、自然教育、藝術展演、群藝活動等7大類公園文化活動,為市民游客獻上400余場精彩活動。

  ——高品質花展花市成為“圈粉大戶”。

  市城管部門每年舉辦人民公園月季花展、洪湖公園荷花展、蓮花山公園簕杜鵑花展和東湖公園菊花展等,年年出新樣,市民群眾驚喜連連。這些花展過去以公園為單位辦展,2019年蓮花山公園簕杜鵑花展首次嘗試改變辦展方式,形成以簕杜鵑為主的大型綜合性花展,集游賞玩樂為一體。此后,其他花展舉辦時,均創(chuàng)新辦展形式,一年比一年更有創(chuàng)意、更有影響力。特別是2019年開啟的粵港澳大灣區(qū)深圳花展,將深圳花展的辦展水平和影響力推向新高度。至2022年已舉辦3屆,構筑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園林園藝交流盛會,為提升深圳城市環(huán)境品質發(fā)揮了積極作用。此外,重啟市級迎春花市,延續(xù)市民“逛花市·購年花”喜迎春節(jié)的年俗。

  ——書香型公園展示閱讀和自然之美。

  近年來全市公園(綠道)全力推進書香型公園建設,打造了豐富多樣、風格各異的公園休閑閱讀空間,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公園服務品質和公園文化品位。截至2022年7月,全市公園書吧、閱讀角總數近70處,其中深圳灣公園白鷺坡書吧、洪湖公園“荷美空間”書吧、中心公園“風雨軒”書吧,成為市民熱門打卡點。

編輯:liq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jié),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濱水商業(yè)消費新地標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濱水商業(yè)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qū)位于昌平區(qū)南邵鎮(zhèn),規(guī)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guī)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qū)控規(guī)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qū)、山水宜居典范城區(qū)、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qū)和智慧產研創(chuàng)新園區(qū)【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qū)(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