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av片在线播放,在线观看一级免费毛片,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987
首頁 |
Home
 園林新聞 |
News
 規(guī)劃設計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風景名勝 |
Famous Scenery
 園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園林 
World Garden
風景園林師 |
Landscape Architects
 園林論文 |
Papers
 園林圖庫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園林市場 |
Business
 圖書頻道 |
Publications
 園林論壇 |
Forum
首頁新聞頻道人物訪談  rss訂閱
      高級搜索 
張永和:非常建筑(圖)
日期:2008-08-14     來源:新民周刊     作者:何映宇   我要評論()



 

    中國最需要哪方面的專家?不光是建筑師,應該還有城市規(guī)劃師和社會學者,專門探討城市和社區(qū)的發(fā)展與規(guī)劃。在美國大學里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從來也沒有機會來中國做貢獻。中國總是習慣花錢去做看得見的東西。

  圓眼鏡、圓臉,穿一件深色襯衫,說話慢條斯理溫文爾雅,坐在記者面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建筑師張永和。自從2005年接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邀請擔任建筑系主任以來,張永和就成了空中飛人,他太忙了,自稱是個懶人,可是每天卻只能睡五六個小時,這讓他很痛苦。

  張永和與夫人魯力佳這次來上海是為了他們在浦東和嘉定的幾個項目。這對夫妻檔有了很多的默契,大多數(shù)時候,魯力佳都坐在一邊默不作聲,可是關鍵時候夫人總是要把把關!棒斄眩悴辉S再發(fā)言了啊!笨吹紧斄延植遄斓臅r候,張永和就半開玩笑似地對他夫人如是說。魯力佳戴了一副墨鏡假寐,可是耳朵一直是豎起著的,“這段我得好好聽”——談到他和魯力佳怎么相識時,她冷不丁迸出這么一句。

  魯力佳女士是“非常建筑工作室”最早的核心成員,對于張永和的為人,她最有發(fā)言權:“有些人覺得張永和老謀深算,其實他沒有什么計劃性,哪天睜開眼說我們?nèi)ヂ眯邪,我們就去旅行了?0年代我們回國的時候,一般回國的人,總是先找個外國公司,這樣有份工作踏實一點。我們當時什么計劃都沒有,把工作一辭我們就回來了,那時我問過張永和一個問題,以后萬一回不來美國怎么辦,他說到時候再說吧。稀里糊涂就回來了!

  這就是為了理想百折不回的張永和。1996年底,他正式辭去美國萊斯大學教職,和魯力佳決定回國,全力經(jīng)營當時還沒有什么名氣的“非常建筑工作室”。這個現(xiàn)在在中國建筑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建筑設計團體在1993年成立時,卻常常陷入青黃不接的窘境。張永和太想擁有自己的建筑,覺得老是在美國畫一些紙上的設計太不過癮,中國大發(fā)展的前景讓他對自己的祖國滿懷著憧憬,可是一開始迎接他的卻是挫折。直等到席殊書屋、山語間、晨興數(shù)學中心等幾個建筑出來,給人不一樣的感覺,才邁向成功之路。張永和的建筑不是那種“假大空”的建筑地標,和他的個性相似,安靜、內(nèi)斂、不張揚,對于建筑卻又非常地執(zhí)著。

  1994年作為八位中國建筑師之一入選日本《世界上581名建筑家》一書、2000年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藝術貢獻獎、作為唯一的中國建筑師參加2000年在威尼斯舉辦的第七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2006年度獲美國藝術與文學院頒發(fā)的學院建筑獎……擁有了許多的光環(huán)和榮譽,張永和說現(xiàn)在還是保持著簡單的生活習慣,他要的不僅僅是榮譽,更看重的是建筑設計能符合自己的理念追求。

  我們做的才是正常建筑

  《新民周刊》:為什么把工作室取名叫“非常建筑”?有人說“非常建筑”,“非!本褪遣徽,是這樣的嗎?

  張永和:當時我們半年里面做了四五個設計,大概只有一個蓋成了,而且只畫了個草圖就被人拿去蓋了,結果可想而知一塌糊涂,挫折感真是非常強。后來我發(fā)現(xiàn)中國不承認個人,只認公司,所以我回到美國后就注冊了一個公司,花了7.5美元。公司總得起個名吧,那時我們老蓋不成房,魯力佳就開玩笑說取名叫“非建筑”吧,也就是無建筑的意思,我說那誰來找我們蓋房子呢,所以就加了個“!弊。當時我確實有點想法,我覺得中國的建筑過于強調造型,已經(jīng)很怪異了,我腦子里想如果這些是正常建筑,那么我們想建的可能就是非常建筑了。哪想到,現(xiàn)在的中國建筑比當時怪太多了,F(xiàn)在可能倒過來,滿大街都是非常建筑,我們在做的才是一種正常的建筑。

  《新民周刊》:一開始為什么老碰壁?方案太超前了?

  張永和:那倒不是,我不認為建筑首先是一個審美對象,我是最反對把建筑當?shù)袼軄碜龅摹N业囊粋朋友還對我說,我們做的建筑最不“性感”,沒有視覺沖擊力、不夠刺激,就因為這個,我們吃了很多虧,到今天都有困難。所以我們還是很感謝那些最終接受我們的業(yè)主,他們在視覺上未必認同我們,覺得我們是不是太靜了,但是他們看了建筑實體后,就會覺得,原來房子也可以不是奇形怪狀的。所以業(yè)主只要看了我們的房子,情況就會好很多。但總的來說,大氣候就是那樣,希望每個建筑都是一個地標、一個紀念碑。

  《新民周刊》:創(chuàng)業(yè)初期應該是很困難吧?那是怎么維持事務所的正常運轉的呢?

  張永和:真困難,簡直是沒法維持。所以到現(xiàn)在我們還是比較習慣節(jié)省。當時我們在北京租的工作室沒有暖氣,我和魯力佳每天騎個自行車上下班,后來不行了,魯力佳問她母親借錢,這樣過了好多年。真正有轉機要到2000年以后了。1998年蓋成了兩個房子,第一個是北京中關村中國科學院晨興數(shù)學樓,另一個是山語間別墅。再加上后來的席殊書屋,大家開始覺得我們還真蓋房了,而且跟其他人蓋的不太一樣,業(yè)務逐漸就多起來了。

  《新民周刊》:1996年的時候您為什么會和您夫人毅然回國?

  張永和:1993年至1996年,我們已經(jīng)中國美國兩邊跑忙了3年,什么事也沒干成,那挫折感特別厲害。我覺得不行,兩邊跑,教書我也不踏實,對不起學生,這邊業(yè)務我也顧不好,所以我最終決定回到北京。

  建筑師的一半是工程師

  《新民周刊》:做席殊書屋是席殊專門來找您的嗎?

  張永和:不是。是建筑師吳昭輝介紹的,他覺得我們老蓋不成房子,也同情我,就介紹我認識席殊。在我之前,有一個搞美術史的給他設計了一個方案,像個諾亞方舟,席殊也挺喜歡,但是我對建筑設計、城市設計的理解和他都不太一樣,然后我就做了現(xiàn)在這個方案。在美國,建筑師特別關心城市,從很實際的改善人的生活的角度出發(fā)來看建筑與城市的關系。我們查資料發(fā)現(xiàn)席殊書屋這兒是一個過道,原來是過車的,有一段時間給堵起來,現(xiàn)在又過車了。于是我們就想到空間的歷史與城市的關系,把車流人流等幾個要素匯合在一起,就有了這個方案。席殊當時可能也沒有完全聽懂就接受了,可能是有點被我們感動,后來蓋好后他很喜歡,還給我們加付了設計費,這是唯一的一次。

  《新民周刊》:2000年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您的作品“竹化城市”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王南溟先生曾批評您是“一竿翠竹打天下”,您覺得這個評價準確嗎?

  張永和:寫評論的人對建筑不熟悉,對我們的工作也不熟悉,對竹子也不熟悉,這三個原因加起來,他的說法就形成誤導。建筑師一半是工程師,大家對建筑師反映文化的一面關心得比較多,卻忽略了工程師的一面。當然在一個展覽的環(huán)境中,建筑師容易讓人覺得像一個藝術家。其實我們有很多工程方面的考慮,要考慮規(guī)范、安全、消防、結構、造價,人怎么使用以及怎么和結構工程師合作,怎么考慮建筑和城市的關系,還有報批、與規(guī)劃局的協(xié)調……很多很具體的細節(jié),有些盡管不是我來計算或做,也要考慮很周密。建筑師的思考里面,文化藝術的方面有,工程方面也不可忽略。一個建筑被建造出來,很好看,可是不能用,這其實是不成立的。做“竹化城市”的時候,環(huán)境問題已經(jīng)被談得很多了,中國因為城市建設,樹給砍得太厲害了。我在想,樹都砍了,怎樣盡快地恢復植被?城市密度這么高,你在哪種樹?所以那段時間我看竹子看得比較多。

  《新民周刊》:談談“長城腳下的公社”好嗎?怎么會和潘石屹合作這個項目?

  張永和:一開始我給潘石屹和張欣兩口子設計了一個住宅,張欣取了個名叫“山語間”,這名字還挺詩意的。當時誰也沒想到,周末有很多人來參觀,因為從北京城到那開車要兩個多小時,說明周末到山里去旅游的人比較多。有一次我也在,人特別多,都是陌生人,就進來了,潘石屹也納悶,這都是誰啊?冷不丁冒出幾個人來在那東張西望的。后來只好修圍墻,還養(yǎng)兩只大狼狗,不讓人隨便進。潘石屹人精明,一想這房子這么多人感興趣,沒準還有商機。于是他就提議了“長城腳下的公社”的項目,由12名亞洲建筑師設計建造的私人住宅,我參與設計建造了“分成兩半的房子”。

  《新民周刊》:其他人的作品有去看嗎?

  張永和:這批房子里好的其實也不太多,我們那個建造質量也不好。我覺得張智強那個比較有意思。坂茂的挺可惜的,他用的材料比較有意思,但是從外面看不見。他是用竹模板釘?shù),像壁柜似的做結構,外面用其他材料又包了一層。對外行來說這個材料看不到,打了折扣,這的確是個遺憾。像隈研吾老兄,特別地聰明,可是他做的設計——比如這個水關的房子——和我的想法是有差距的。他的結構僅僅是一個支持體系,跟建筑是脫離的,表面是竹子。

  是你要買那個大商標

  《新民周刊》:鄭時齡教授在接受采訪時批評英雄設計師,認為中國人往往認同英雄,所以毫不考慮造價等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您對赫爾佐格和德默隆設計的“鳥巢”、澳大利亞PTW公司組成的聯(lián)合體設計的“水立方”和安德魯?shù)摹八暇薜啊痹趺纯矗磕X得它們對于北京城的城市風貌有影響嗎?

  張永和:第一個說法就不太公平,建筑師想造貴就造貴,哪有這事?這是業(yè)主決定的問題,也是社會的問題,不全是建筑師的問題。咱們崇洋媚外,對中國建筑師、外國建筑師是雙重標準。這些地標建筑對中國觀眾來說就是一個路易·威登包、奔馳汽車,我現(xiàn)在有錢我就要燒這錢,這就是中國人的心態(tài),特簡單,賴不了建筑師,賴不了路易·威登包,是你要買那個大商標,是你愿意買,這就是愿打愿挨。

  城市風貌的問題也不能完全說是建筑師的責任。如果整個城市都在建肌理建筑,那么建筑師也能蓋很好的肌理建筑,可你就是要他們蓋這樣的標志性建筑,那他們就蓋了。庫哈斯特別有意思,他在中國做的設計和他的政治、社會態(tài)度是矛盾的,他反對標志性建筑,強調城市重要性,可是在中國也大蓋標志性建筑。建筑師都是人,他們不會錯過這樣一個蓋房子的機會,因為機會太難得。我認為,北京城的城市風貌并沒有因為這些標志性建筑變好了,整個北京城的情況很不樂觀。盡管近期城市交通方面有很大改善,要通很多地鐵線,可是總的格局,都是一堆相互隔離的物體,不連續(xù),沒有形成整體。中國最需要哪方面的專家?不光是建筑師,應該還有城市規(guī)劃師和社會學者,專門探討城市和社區(qū)的發(fā)展與規(guī)劃。在美國大學里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從來也沒有機會來中國做貢獻。中國總是習慣花錢去做看得見的東西。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筑系主任張永和教授專訪

    張永和簡介
 
  1977年考入原南京工學院(現(xiàn)東南大學)建筑系。1981年赴美自費留學。先后在美國保爾州立大學和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建筑系分別獲得環(huán)境設計理學士和建筑碩士學位。在校時獲得美國建筑師協(xié)會和基金會獎金。

  1984年畢業(yè)后曾在美國舊金山幾家建筑設計事務所工作。1985年開始相繼在美國保爾州立大學、密執(zhí)安大學、伯克利加大和萊斯大學教書。其間曾在一系列國際建筑設計競賽中獲獎,如1986年榮獲日本新建筑國際住宅設計競賽一等獎第一名。1988年榮獲美國福麥卡公司主辦的"從桌子到桌景"概念性物體設計競賽第一名。1988年榮獲美國密執(zhí)安大學W.桑得斯建筑設計教學研究獎金。1991年參加美國建筑師協(xié)會舊金山分會/舊金山建筑基金會主辦的舊金山/洛杉磯3X3+9設計競賽,獲優(yōu)勝獎。同年,以"垂直玻璃宅"獲日本新建筑國際住宅設計競賽佳作獎。1992年,獲得美國紐約建筑聯(lián)盟青年建筑師論壇獎,在紐約舉辦作品展并發(fā)表演講,同年獲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史戴得曼建筑旅行研究金大獎。

  1989年成為美國注冊建筑師。

  自1993年起,與魯力佳成立非常建筑工作室并開始在國內(nèi)的實踐。1996年底正式辭去美國萊斯大學教職,回國。自1992年開始,由他設計的洛陽老城幼兒園、鄭州小趙寨住宅區(qū)及幼兒園、汕頭華利迪娛樂城、清溪山地住宅和虎門政府花園式酒店等工程相繼發(fā)表在國內(nèi)外雜志上。1994年作為八位中國建筑師之一入選日本《世界上581名建筑家》一書。1995年,在廣東清溪的"坡地住宅群"工程榮獲美國"進步建筑"1996年度優(yōu)秀建筑工程設計獎。(進步建筑獎為美國建筑界最權威的建筑年度獎之一,這是首次中國人設計的在中國的工程獲得此獎。)1996年完成北京、南昌、武漢的席殊書屋等室內(nèi)設計工程。1997年完成北京美國康明斯公司"顛倒辦公室"工程、深圳潤唐山莊住宅小區(qū)工程, 1998至1999年完成廣東清溪坡地住宅群、北京中關村中國科學院晨興數(shù)學樓工程、北京現(xiàn)代城樣板間室內(nèi)設計工程、北京懷柔山語間住宅工程、北京玻璃洋蔥餐館、北京紅石實業(yè)辦公室室內(nèi)、北京水晶石電腦圖像公司外立面及室內(nèi)設計,河北燕郊畫家工作室/住宅7#、4#、5#、3#工程,2000年完成重慶中試基地等工程。

  自1992年起多次參加亞洲、歐洲、美洲等地舉辦的國際建筑及藝術展,其中主要包括:2000年上海雙年展,并獲得2000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藝術貢獻獎(表彰在視覺藝術領域突出和有創(chuàng)造性成就);作為唯一的中國建筑師參加2000年在威尼斯舉辦的第七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1999年在美國紐約Apex Art藝術畫廊舉辦個展"路邊劇場";97-98年陸續(xù)在奧地利維也納、美國紐約PS1、丹麥路易斯安那現(xiàn)代美術館、英國倫敦等地舉辦的"運動中的城市"中參展并完成部分展覽設計;1999年參加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國際建筑師協(xié)會第20屆大會中國青年建筑師作品展;英國倫敦AA建筑學院"可大可小-亞洲建筑三人展";97年在日本大阪、98年在印度舉辦的"亞洲進步建筑"展及'97韓國光州藝術雙年展等。

  1997年出版《非常建筑》作品專集,2000年出版《張永和/非常建筑工作室專集1、2》。在國內(nèi)的學術刊物上多次發(fā)表學術文章,并先后在法國的《今日建筑》,意大利的《瞬間藝術》,日本的《新建筑》,《空間設計》,西班牙的2G,美國的《進步建筑》及《建筑》,韓國的《空間》,《韓國建筑師》,英國的《世界建筑》,《AA檔案》等雜志及美國的《慢空間》一書中發(fā)表作品及文章。

【 已有位對此新聞感興趣的網(wǎng)友發(fā)表了看法  點擊查看
閱讀: 次   錄入:royal評論 】 【 推薦 】 【 打印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使用,未經(jīng)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已有位對此新聞感興趣的網(wǎng)友發(fā)表了看法
參與討論:字數(shù) 姓名:

  • 請自覺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各項相關法律法規(guī)
  • 本站所有評論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 本站有權保留或刪除網(wǎng)友評論中的任意內(nèi)容
  • 本站有權在網(wǎng)站內(nèi)轉載或引用網(wǎng)友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jīng)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熱點推薦
企業(yè)服務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 WWW.m.dcj364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