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規(guī)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 |
|
劉秀晨:城市園林規(guī)劃設計的趨勢與感悟(組圖)
日期:2008-10-10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 作者:劉秀晨 我要評論()
城市園林規(guī)劃設計的不足:園林設計的世俗化與潮流化 在園林規(guī)劃設計百花齊放、成績卓著的同時,作為專業(yè)人員的理性思考,應該冷靜地看到某些不足。當然,趨勢是戰(zhàn)略性的,不足則多是戰(zhàn)術性的。 小型園林的多要素化:一塊不大的公共綠地,運用過繁過多的手法,變成了設計人傾吐張力的實驗場。某些局部也可能精彩,但節(jié)奏過于緊張,韻律缺乏統(tǒng)一,一篇文章多個主題,欠失章法。 簡單設計復雜化:不少行道綠化和城市空地,實際上只需要簡單設計,甚至栽上幾排樹就挺不錯的。用不著動不動就這理念那理念。五十年代英雄紀念碑周邊的油松,八十年代機場路的楊林大道都是簡單設計的典范。卻收到大氣、恢弘之效。簡約有時更能體現(xiàn)身份,其實樸素本身就是理念。設計者暝思苦想追逐所謂“亮點”,表面文章作多了卻顯浮躁和好大喜功。當然,也并不是所有設計都要簡單。 設計標準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崗巖、大理石、不銹鋼、玻璃幕、高級燈具、進口噴泉等昂貴材料,少園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廣場設計的八股化:低頭是鋪裝(加草坪),平視見噴泉,仰臉看城雕,臺階加旗桿,中軸對稱式,終點是政府。千孔一面、大同小異。忽視了廣場休閑、納涼、交際等社會功能。草多樹少,大而不當。堂皇有余、樸素不足。 綠蔭不足硬質化:大樹少、鋪裝多。鋪裝、池底、駁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氣,不透水、不環(huán)保。 居住綠地山水化:人居環(huán)境有別于公園,過分疊石理水,危及老幼安全。深淺高差過繁,影響居民出行。住區(qū)應多為居者設置綠蔭和活動場地,而不是山水。 小區(qū)景觀展示化:居住小區(qū)有限的空間左一個“威尼斯水橋”,右一個“愛奧尼柱式”,形象張揚顯示華貴,環(huán)境排場取悅參觀者,卻擾得居住者不安寧。 集中綠地的架空化:隨著小區(qū)功能的疊加,一些設施進入地下。有些是適當?shù),有些是無奈的。但是,把集中綠地全部架空,建車庫、商場、俱樂部、游泳池,連同周邊樓座也下挖幾層。綠地變成了不接地氣的大盆景,從長遠看無法保證生態(tài)健全。 構圖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無故的出銳角、加楔形、破軸線,片面理解“解構主義”,形象橫眉冷對,尺度比例不當,秩序和思維混亂。 “文化”運用的標簽化:胡亂添加不著邊際的文化標簽,沒有依據(jù)的張貼“文化”郵票。一塊綠地展示多種文化。牽強附會,走向沒文化。 電腦設計的浮躁化:參加設計招投標,天下景觀一大抄,圖板一大摞,有用的卻很少。把“人與天調”、“師法自然”當作口頭禪和教條,頭帶三尺帽。 “小楷”不就“狂草”化:不注意基本功,欠考慮功能與需求,尤其是那些故作深沉、形象淺薄的所謂城雕。七棱八角的變化,以假帥代替狂草,以玩酷充當超前。擺在哪里欲拆浪費,欲留累贅。優(yōu)秀的雕塑家淹沒在人人搞雕塑的平庸中。 植物配置與景區(qū)劃分的程式化:一講植物造景就是春夏秋冬四季園。千篇一律的三季有花、四季長青。常綠與落葉相結合、喬灌果籬草相結合云云。不管條件是否具備,需不需要,都設置水景、水法等等。 立樹成景反季節(jié)化:大幕拉開的剪彩一瞬,正是媒體報道輿論強勢之時。為這一刻的最佳效果,留枝掛葉、不修剪(或很少修剪),反季節(jié)栽大樹成了一道新風景。這種加大成本和違背植物生長習性的做法,不應成為綠化工程的主流。園林成品需要生長期的支持,當年不可能收獲最佳景觀。 尋求獵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象前些年北方園林江南化成風一樣,近幾年歐風、日風、洋風又光顧全國(最近有所降溫)當然這其中不乏有成功的作品,但作為一種潮流和時尚,勢必走向世俗。 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視置景和舞美處理搬到園林里來,其中有些藝術質量尚可,并為園林注入了一些現(xiàn)代意識和原生態(tài)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籬茅舍,斷垣殘壁、寒窗瓦窯、魚網(wǎng)井臺,我們必將輸給影視界,而丟掉園林的本分,也應引起關注。 城市濕地公園化:天然濕地首先是保護。城市濕地作成公園以供游覽只是個例,不應全部建成公園。更不允許借建公園搞開發(fā),走向反面。建設人工濕地公園也不應追風趕時髦,且面積不能過大。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已有位對此新聞感興趣的網(wǎng)友發(fā)表了看法 點擊查看
熱點推薦
企業(yè)服務
|
|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 WWW.m.dcj3647.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