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國內名勝 | www.m.dcj3647.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梅文鼎紀念館
梅文鼎紀念館是為紀念我國清代著名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梅文鼎,于1989年建立的。該館位于宣城市區(qū)的陵陽山上,是典雅古樸的徽式古建筑,館共三進,內有梅文鼎半身銅像、梅氏宗譜、梅文鼎著作及其它文物。館名由周谷城先生所題。 梅文鼎墓位于宣州區(qū)峰山鄉(xiāng)柏枧村的獨山。墓地似荷花瓣狀,墓前恰有一池塘叫荷花塘,塘內長滿蓮荷。墓家為圓形,高2.4米,直徑12.2米,坐西向東,南、西、北方筑橢圓形羅圍護堤,高0.6米,周長21.4米。整個墓地占地面積9.13畝,墓前原有的石坊、翁仲、祭臺等均毀于清咸豐年間。墓前有一片很大的開闊地,現(xiàn)一部分已改為水田。1988年,宣州市政府公布梅文鼎墓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將墓周的旱地征作墓地,并栽上松柏,現(xiàn)已成林。墓前立有數(shù)塊有關梅文鼎的碑刻和保護碑。1989年6月,梅文鼎墓被安徽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號句庵,世居柏枧山。清代著名的數(shù)學家和天文學家,也是中國古代具有世界影響的最有成就的數(shù)學家之一。梅文鼎以畢生精力從事于我國古代歷算的整理和闡發(fā),同時也對西洋科學加以研究與介紹。一生著書88部,236卷,對后世影響很大,形成了“宣城數(shù)學派”。他的著作早在17世紀就傳到了國外,近年來,國外出現(xiàn)了對梅文鼎的專題研究,并出版了有關學術專著。如日本橋本敬造的《梅文鼎的歷算學》,法國馬茲洛夫的《梅文鼎數(shù)學著作研究》等。 梅文鼎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傳統(tǒng)歷算發(fā)展走向低潮,西方歷算剛剛輸入的時代。清康熙皇帝在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的一次談論中國歷算時說:“吾國歷學、算學,經宋元二代極盛之后,至明代而大衰,高者談性天、撰語錄,卑者疲精死禪于舉業(yè)間。一切實學均鮮研究,治歷算學者尤所罕見!笨梢姰敃r一研究歷算的人之少,然梅文鼎在兒時就經常跟父親和老師仰觀天象,從青年時代起,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對數(shù)學、天文和歷法的研究,27歲師從竹冠道長倪觀湖學習天文歷法,并將學習心得寫成《歷學駢技》二卷,以后又廣搜天文、數(shù)學方面的各種中、西算書,“值天學書之難讀者,必求其說,至廢寢忘食”。 為擴大眼界,梅文鼎50歲到人文薈萃的北京,尋師訪友,結交名流,獲讀歷算大師王錫闡所著《圓解》、《測食》和其他歷算專著,并對其所定“大統(tǒng)法”和“三辰儀晷”進行研究和討論,寫成《王寅旭書補注》,同 時他還與當時在京的通曉數(shù)學的西方傳教士安多等人探討歷算等問題。 梅文鼎既學中國古算,又學西方新學。他認為應該將兩者結合起來,互相取長補短,為己所用。他寫的《古今歷法通考》是我國第一部歷學史;他的數(shù)學巨著《中西數(shù)學通》,幾乎總括了當時世界數(shù)學的全部知識,達到當時我國數(shù)學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句(勾)股舉隅》中提出了勾股定理的三種新證法;他獨立發(fā)現(xiàn)“理分中未線(即黃金分割法)”;著《平三角舉要》、《弧三角舉要》等我國最早的三角學和球面三角學專著;又著《環(huán)中黍尺》五卷,論述球面三角形解法,并將此法應用于天文學,解答有關天球赤道、黃道的問題。著《少廣拾遺》,闡發(fā)“楊輝三角形”。著《仰觀儀式》,將我國固有星圖與西方傳入的星圖相互比較,把我國星圖有名而外國無名。我國無名而外國有名的星,都—一注明,并列出我國古代28宿與近代星座對照表。著《交食管見》、《交食蒙求》等,提出了更加準確的交食預報方法。而在《籌算》、《度算》、《比例數(shù)解》等書中,解釋和介紹了西洋的對數(shù)、伽利略的比例規(guī)等方法。 梅文鼎還做了大量的拾遺補闕、匡正謬誤的工作,如著《庚午元歷考》匡正《元史》、《志》之訛;作《交食圖法訂誤》糾正楊光先《日食圖》之誤。還著《回文法補注》、《西域天文書補注》、《渾蓋通憲圖說訂補》、《七政草補注》等30余種。 梅文鼎在中國科學衰落,許多古算法煙沒不彰, 西方新學輸入不久的情況下,獨樹一幟,努力發(fā)掘中國固有的科學文化虛心學習西方新學,述舊傳新, 繼往開來,集中外數(shù)學之大成,大大地豐富了當時人們的數(shù)學知識,推動了我國數(shù)學研究的發(fā)展。清代著名數(shù)學家焦循贊揚梅文鼎的學術成就時日:“千秋絕詣、自梅而光。”康熙皇帝三次召見梅文鼎,并說:“歷象算法,朕最留心,此學今鮮知者,如梅文鼎實僅見也”。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曾寫道:“我國科學最昌明者,唯天文算法,至清尤盛,兼通之,其開山之祖,則宣城梅文鼎也。“我國著名數(shù)學史家嚴敦杰先生說:“在17至18世紀我國數(shù)學研究,主要為安徽學派所掌握,而梅氏祖孫為中堅部分!笨梢娒肺亩υ谥袊糯鷶(shù)學史中的突出地位。 1985年,宣州文物部門在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了這位杰出歷算大師的墓,墓碑已殘損1/5,碑殘高0.97米,寬0.62米,厚0.15米。碑為“康熙六十年九月工部江寧織造曹頫奉旨營造。”碑文為:光祿大夫左都御史 考梅公文鼎 皇清誥贈 曾祖 合墓 一品夫人 姚梅門陳氏 光祿大夫左都御史祖考梅公以燕已附葬 乾隆五十三年吉日 曾孫 房立 由此可知梅文鼎墓應為梅文鼎、夫人陳氏、兒子以燕合葬墓,營造人為《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父親曹頫
編輯:理想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