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有一種頗有特色的橋——廊橋,所謂廊橋就是一種帶頂?shù)臉,這種橋不僅造型優(yōu)美,最關鍵的是,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腳。
宋代建造的古橋——彩虹橋是婺源廊橋的代表作。這座橋取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意思取名。橋長140米,橋面寬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彩虹橋周圍景色優(yōu)美,青山如黛,碧水澄清,坐在這里稍作休憩,瀏覽四周風光,會讓人深深體驗到婺源之美。
彩虹橋設計與建造的科學特點:一是橋墩如船,能有效化解洪水對橋墩的沖擊力。二是橋墩采用長短不一的條石組成,間隙小、結構牢固。三是亭、廊之間既是整體的又是獨立的,便于維修。彩虹橋景區(qū)曾是電影《閃閃的紅星》拍攝地之一。 彩虹橋的橋面部分是木質,不可能永久保存,它面臨自然腐化。先輩們考慮到將來的維修,所以整座橋沒有雕梁畫棟,做工都顯得粗糙、不清細。用隨時可請的普通木工來建造,只要做到厚重、結實、耐用就行。因此,八百多年來。歷代都有維修,充分體現(xiàn)了越簡單實用的工藝,越容易傳承與延續(xù)的哲學思想。彩虹橋的木質部分是古人圍繞后人易于維修而設計的。彩虹橋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廊橋,建于南宋(1137年)規(guī)模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