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郁孤臺
[日期:2009-03-30]  來源:旅游順風網(wǎng)  作者:   發(fā)表評論(0)打印



  郁孤臺建在贛州市區(qū)北部的賀蘭山頂,以山勢高埠、郁然孤峙而得名,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登上郁孤臺,可遠眺秀麗的山光水色和贛州全景。

  郁孤臺的始建年代已經(jīng)無法考證了,唐代時虔州刺史李勉曾登臺北望,將臺更名為“望闕”。后幾經(jīng)興廢,仍名郁孤臺。1983年按清代同治年式樣重建。臺有3層,高17米,占地面積300平方米。游人登上郁孤臺,可遠眺市區(qū)全景。

  郁孤臺有3層,高17米,歷代文人墨客為郁孤臺題詠甚多。尤以南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詞最為著名,傳誦千古。詞曰:“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創(chuàng)建年代史籍未祥,但距今最少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清同治《贛縣志》記載:“郁孤臺,在文壁山,一名賀蘭山,其山隆阜,郁然孤峙,故名。唐李勉為州刺史(江西觀察史),登臺北望,慨然曰:‘余雖有不及子牟,心在魏闕一也,郁孤豈令名乎?’乃易匾為望闕!彼谓B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仍名郁孤臺,并在臺北增建望闕臺。滄海桑田,郁孤臺屢經(jīng)廢興。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1959年修復。1982年3月拆除。1983年6月在原址大致按清代格局重建,次年9月建成,三層,高17米,仿鋼筋混凝土結構,占地面積300平方米。著名書法家、原全國書法協(xié)會主席舒同為臺題額。

  郁孤臺為贛州一大名勝,歷代文人墨客登臨題詠甚多。北宋紹圣元年(公元1094年),蘇東坡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朝廷貶謫到嶺南的惠州,在贛州逗留期間,游覽郁孤臺,身臨“掰開章貢江流去,分得崆峒山色來”之景,詩興大發(fā),寫下了《過虔州登郁孤臺》:

  八境見圖畫,郁孤如舊游。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日麗崆峒曉,風酣章貢秋。丹青未變,鱗甲欲生洲。

  嵐氣昏城樹,灘聲入市樓。煙云侵嶺路,木半炎洲。

  故國千峰處,高臺十日留。他年三宿處,準擬系以舟。

  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文天祥任贛州知州。任職贛州期間,文天祥登臨郁孤臺,憂國憂民之情涌上心頭,遂吟成《郁孤臺》一詩:城廓春聲闊,樓臺晝影遲。并天浮雪界,蓋海出云旗。風雨十年夢,江湖萬里思。倚欄時北顧,空翠濕朝曦。

  在題詠郁孤臺的眾多詩詞中,尤以南宋愛國大詞人辛棄疾《菩薩蠻郁扳臺下清江水》一詞最為著名,傳誦千古。辛棄疾于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在贛州就任江西提點刑獄。同年寫下這首“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慨”的詞: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樓以詩顯,詩以樓傳。游覽郁孤臺并留有詩作的,有宋代的“江西詩派”開創(chuàng)者黃庭堅,江湖詩派劉克莊、戴復古,宮廷詩人康與之,明代詩人劉崧、李夢陽、謝榛,哲學家王陽明,戲劇大師湯顯祖,清代著名詩人王士禎、朱彝尊等。

  1965年6月,當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登臺游覽,反辛詞意留詞一首,為郁孤臺增添了新的意境:郁孤臺下三江水,人民血汗非清淚。遍地盡杉,泱泱綠化風。十年樹木計,前景在眉睫。決戰(zhàn)勝天公,江流不再紅。

  八百多年來,對辛棄疾這首“橫絕六合,掃空萬古”的詞,人們唱和不絕。毛澤東主席和江澤民總書記均曾手書此詞,認為其“語言蘊藉,意味深長”。1990年10月,李鵬同志視察贛南期間,高興地登上郁孤臺,眺望贛州市區(qū),連聲贊嘆贛州市很美。

  可以說,郁孤臺是贛州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一個象征。

編輯:理想 | 閱讀:
【 已有(0)位網(wǎng)友發(fā)表了看法  點擊查看
網(wǎng)友評論(調(diào)用5條)  更多評論(0)
表情: 姓名: 字數(shù)
點評:
       
  • 請尊重網(wǎng)上道德,遵守各項有關法律法規(guī)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導致的法律責任
  • 本站有權保留或刪除留言中的任意內(nèi)容
  • 本站有權在網(wǎng)站內(nèi)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評論即表明您已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