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午夜精品福利色噜,成版人抖音富二代
拜謁藏王墓(圖文)
[日期:2008-07-21]  來源:紅網(wǎng)  作者:文良安   發(fā)表評論(0)打印



(位于山南地區(qū)瓊結(jié)縣內(nèi)的藏王墓群)

(如今的藏王墓已成為西藏著名的旅游景點)

(傳說中的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墓)

  2007年8月,我剛進藏不到一個月時間,就聽說離我們湖南援藏干部駐地澤當鎮(zhèn)不遠的瓊結(jié)縣有個古藏王墓群,藏族的先祖松贊干布及文成公主的墓地也在那里。俗話說,耳聞不如一見。在一個周末的下午,在感受雪域熾烈陽光炙烤的同時,我便以一種類似香客的虔誠心情去朝拜。
  
  我乘坐的豐田吉普車沿著山南人民的母親河雅礱河向南行駛,河谷周圍是一望無際的青稞和小麥,在微風的吹拂下麥浪翻滾,散發(fā)著沁人心脾的芳香,就像是在向人們訴說豐收在望的喜訊,又似乎在不停的招手歡迎我們的到來。從澤當鎮(zhèn)南行20公里,便到了吐蕃王朝的故都瓊結(jié)縣。
  
  沿著瓊結(jié)縣城往西南方向繼續(xù)前行,遠遠望去,只見白云藍天下,河谷平原上排列著10來座形如土丘樣的山包,與周圍的山丘地形渾然一體,顯得分外壯觀,司機告訴我,那便是赫赫有名的古藏王墓群。這里風光秀麗,南北兩面山脈連綿,中部一塊狹長平地,河流從中穿流而過。田原、山峰、河流、藏胞的房屋和藍天白云構(gòu)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畫,顯然是一處風景絕好的風水寶地。
  
  古藏王墓是西藏山南圣地之一,它是吐蕃時期一部分贊普的墓葬群。這些類似城樓式的古堡建筑,在經(jīng)歷了1300多年的風沙雨雪的考驗之后,雖然已傷痕累累,表現(xiàn)出一派破敗景象,但依然在山腰間巍峨屹立,昂首蒼穹,頑強與大自然對峙著。吐蕃王國就是雅礱部落經(jīng)過長期的征戰(zhàn)、討伐發(fā)展起來的。雖然英武的松贊干布后來將都城遷至拉薩,但瓊結(jié)仍是當時王國的重要基地,因此不少贊普死后仍然要魂返故里,安葬于此。
  
  藏王墓群占地約一萬平方米,據(jù)史書記載,墓群應(yīng)為21座,而現(xiàn)在明顯可見只有19座。藏王墓是用土石壘成的高臺丘墓,層層夯實,墓封高聳,有的高達10余米,在史書《通典》中則記載為:“其墓方正,累石為之,狀若平頭屋”。藏王墓群背靠穆日山,前臨雅礱河,分布在數(shù)里長的山坡上,給人一派敬慕肅穆之感。
  
  走近藏王墓群,在靠近河邊有一座面積最大的陵墓,據(jù)說是松贊干布之墓。墓體渾圓龐大,高約10來米,我沿修好的臺階登上墓頂,但見墓頂有一寺廟,似乎有些破舊。進得寺廟,廟內(nèi)供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大臣祿東贊等人的塑像。據(jù)居住在廟里的守墓人說,廟的下面就是松贊干布的陵墓,墓中分為5座佛殿,裝修極為豪華,放有大量的金銀財寶隨葬品。陵墓大門朝西南開,面向釋迦牟尼的故鄉(xiāng),以示對佛的虔誠;左側(cè)埋有松贊干布的金盔甲及珍珠,是為財產(chǎn);右側(cè)埋有純金制作的騎士和戰(zhàn)馬,以為侍從。當然,這僅是記載或流傳而已,要揭開這座封閉了1300多年的古墓之謎,只待將來科學挖掘了。
  
  松贊干布墓頂長寬大約各百米,站在陵頂,居高臨下,向雅礱河望去,整個河谷盡收眼底;厥篆h(huán)顧藏王墓,整個藏王墓群背靠穆日山,傲視雅礱河,十分威嚴,也仿佛在向人們昭示著吐蕃王朝昔日的輝煌和它與雅礱河的歷史淵源:早在1300多年以前,松贊干布的祖先們居住在瓊結(jié)附近的青瓦六王宮里,指揮著千萬部落百姓,開發(fā)了土地肥沃的雅礱河谷,吐蕃部落在這里繁衍生息,并先后吞并周圍其他部落。松贊干布父親囊日倫贊翻過山北,打敗了拉薩河和年楚河流域的部落,稱雄全藏,建立了王朝。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后,雖然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中心從雅礱河谷遷到了拉薩,但瓊結(jié)一帶,舊王族仍然留居故地,而遷徙到拉薩的贊普們,也不忘哺育自己祖先的雅礱河谷,常來緬懷祖先創(chuàng)業(yè)的功勛,為了永遠不忘根本,吐蕃歷代贊普死后,都要移到這里埋藏,從而形成了這里的藏王墓群。
  
  赤德松贊是藏王墓群中最突出的一座。墓冢前仍保存著兩通古碑,一通為赤德祖贊之子赤松德贊紀功碑,碑帽為類廡殿頂式,四周雕有花卉圖案,碑身陰刻藏文題記,記載了赤松德贊的一生重要功績。另一通是赤德松贊墓銘碑,帽頂蓮花寶珠,頂部為四面坡式,邊緣向上翅起,四周為浮雕升云圖案。碑身陰刻藏文題記,記載著赤德松贊生前功績。
  
  墓群中地處最高的是都松芒保的陵墓。都松芒保是金城公主的公公。不知是不是因為兒媳是唐朝公主的緣故,在他的墓前也仿效漢族的皇陵,樹了一對石獅子。但是眼前的一只已經(jīng)缺了右腿,另一只干脆連頭也沒有了,歪倒在離前一只約50多米的土中。鎮(zhèn)墓多年,竟流竄荒野,歷史的風雨剝蝕于此可見一斑。
  
  其實,石獅子還算是運氣的,它終究沒有完全消失,使都松芒保的墓名——僧格則巴、即獅子墓,還能達到名副其實。那最值得重視的松贊干布陵墓,遭遇就要差得多了。這座墓的頂上原來有一座廟宇,內(nèi)塑松贊干布和他的兩位愛妃文成公主、尼泊爾公主的塑像,另外還有賢相祿東贊和藏文文字的創(chuàng)造者桑布扎的塑像。廟的北端立有墓志一方,記載著棺槨在墓內(nèi)的位置和開啟墓門的方法,并說明墓內(nèi)有五個經(jīng)堂,內(nèi)藏各種珍寶以及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的佛像和大量的兵器、用具。大概是被這些寶物所吸引,英人曾來開掘盜寶,但沒有任何發(fā)現(xiàn)。這所頗有價值的祠廟,在史無前例的那些年月里,也像其他大多數(shù)寺廟一樣,被破壞無遺。此刻,我面對這劫后馀跡,不禁為之悵然。
  
  穿行在這些闃無人跡的墓群中,我不由得想象起當年下葬時的情景。據(jù)史料記載,吐蕃奴隸主亡故后,葬儀是很隆重的,不但墓內(nèi)裝滿珠寶,還要實行人殉。更有一種風俗令人吃驚,就是還有似為活死人的守墓者。他們并不殉葬,而是打扮成死者模樣,住在陵墓附近,被禁止與任何活人說話。當歲祭時,號角一吹響,這些活死人就要逃往別處躲避,待祭祀的人走后才出來收取供奉的祭品。當我看到這些古墓群,想起這些記載時,耳畔似乎響起了凄厲的號角聲,那些打扮成死者模樣的活死人仿佛就藏在附近。
  
  行走在這些墓群中,我感覺藏王墓很是冷清,很是安詳,這或許是外地人來得較少的原因。不過,我倒贊成當初藏王們的選擇,無論生前怎樣轟轟烈烈,干出了多大的業(yè)績,死后仍要回到邊遠的故土,求得靈魂的清靜,擺脫塵世的干擾,也算是一種十分崇高和明智的選擇。但是這些決策可苦了大唐的文成公主,她更難見到親人了。所以作為大唐子民的后裔,我今天要特地為她燃一炷香,告慰這安息在異地的卓越英魂。
  
  在這些墓群的后面,有一個龐大的瑪尼石堆,上邊插滿了五彩斑斕的經(jīng)幡。這些經(jīng)幡不僅會讓行人駐足欣賞,而且還是人與神的“連線”,也是送給親人和朋友最真誠的祝福。據(jù)說如果前來朝拜的人在這兒為自己蓋一間小房子,逝去的靈魂就有了安息之處,也就不會變成游蕩的孤魂野鬼。這就是藏民族,他們相信死后的結(jié)局,他們生前一切的努力,勞作、磕頭、參拜、供奉,似乎都是為了求得精神的平衡和身后的圓滿。
  
  在返回澤當鎮(zhèn)的途中,我一直在琢磨一個問題:我對現(xiàn)今西藏普遍的天葬、水藏習俗不可理解,似乎很難解答面前這些藏王墓群存在的合理性。按照藏文古籍的記載,早期的王后死后,不在人間建墓穴,因為先王是從天而降的,死后也要返回天界。不過,也有史籍這樣記載:吐蕃王都有一種“發(fā)光的天繩”,當他們的兒子能騎射時,父王就沿著這根天繩重返天空。傳說第八代藏王喜歡比武,在一次比武中,中了計“將天繩砍斷”,結(jié)果他就不能與先王一樣返回天界了,只好在地上建陵墓,于是就有了墓葬,可這終歸只是傳說而已,不足為據(jù)。也許,能夠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吐蕃時期“舍身供佛”的思想還沒有在吐蕃人的腦子占統(tǒng)治地位,那時人們的觀念中仍崇尚墓葬,天葬只是以后興起并逐漸成為現(xiàn)今藏族地區(qū)人們選擇最多的一種葬儀。
  
  生死轉(zhuǎn)換于傾刻,哲理顯耀于瞬間。死亡也許是人生中最神秘、最驚心動魄的事件,從遙遠的舊石器時代開始,人們就圍繞著如何認識死亡、對待死者演出了一幕幕歷史話劇。事實上,火葬、土葬、天葬、水葬、石葬、崖葬、塔葬、肉身葬等多種葬儀的形成與變遷,說明自古以來,關(guān)于死亡和死亡以后的事情,是人類最關(guān)心的問題。
編輯:jojo | 閱讀:
【 已有(0)位網(wǎng)友發(fā)表了看法  點擊查看
有關(guān) 藏王墓  的新聞
網(wǎng)友評論(調(diào)用5條)  更多評論(0)
表情: 姓名: 字數(shù)
點評:
       
  • 請尊重網(wǎng)上道德,遵守各項有關(guān)法律法規(guī)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導(dǎo)致的法律責任
  • 本站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留言中的任意內(nèi)容
  • 本站有權(quán)在網(wǎng)站內(nèi)轉(zhuǎn)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評論即表明您已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wù)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