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黄色大片,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
西安投120億改造古城墻 被質疑本末倒置
[日期:2010-06-30]  來源:深圳商報  作者:劉瑜   發(fā)表評論(0)打印



    “給長城貼上瓷磚,給赤道鑲上金邊,給飛機裝上倒擋,給黃河安上欄桿”,這本是前些年在坊間、網(wǎng)上流傳的一個段子,諷刺那些不切實際的狂想。沒想到,這一荒唐的段子有了現(xiàn)實的回應——

 


西安古城墻

 

  西安城墻建于明代,至今有600多年的歷史,如果由鐵路進入“千年古都”西安,一出站城墻就在眼前了,而每位到過西安的游人沒有誰能夠忽略“古城墻”。針對各種質疑,本報記者昨日求證惹來事端的西安曲江新區(qū)管委會,并采訪設計師、文化學者及文物專家,聽他們講述背后的故事及隱憂。

  120億元怎么花?

  據(jù)西安曲江新區(qū)發(fā)布消息,總投資約120億元的《西安城墻景區(qū)整體提升方案》已初步完成。按照方案,這座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上的四座城門將“變身”為周、秦、漢、唐4座博物館;在城墻、箭樓、敵樓上塑造或站或躺的古代士兵雕塑,以演繹古代城墻攻防情景。

  同時,改造項目還將包括:在城墻下的環(huán)城公園內鋪設塑膠網(wǎng)球、羽毛球場地;在護城河上設置噴泉,用浮雕、光電等藝術表現(xiàn)手法,在護坡上打造“十里畫廊”等。

  曲江新區(qū)管委會宣傳部長趙新華告訴本報記者,《西安城墻景區(qū)整體保護提升方案》只是一個規(guī)劃方案,至于是不是實施還需要征詢意見和審批。她解釋所有的改造都在城墻周邊進行,并非在城墻墻體上動工,所謂“半日看盡三千年”的四個博物館擬建在4座城門,具體地址是城門內城、外城中間的“甕城”地帶,并不會破壞原有建筑。

  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的《西安城墻保護條例》規(guī)定,西安城墻是指明代城墻墻體、城門、附屬建筑、護城河及其遺址遺跡;城墻保護范圍為城墻墻體、城門,城墻內側20米以內,城墻外側至護城河外沿的區(qū)域和東、西、南、北城門內外側的廣場、綠地。而保護范圍是禁止打樁、取磚、取土、鑿孔及擅自進行建設工程。

  趙新華表示,不管實施怎樣的改造方案,西安城墻作為一個景區(qū),在保護的基礎上開發(fā)是必然的,只有開發(fā)利用,才能進行更好的保護。

  “聽起來很瘋狂”

  自稱“老陜”的深圳平面設計大師陳紹華,自小在西安城墻邊長大,那里承載了他太多童年的記憶!澳菚r候的城墻都是殘垣斷壁,在城墻東北段現(xiàn)在叫朝陽門有段近百米的缺口,不知是哪個年代挖開鏟平。我們住的家屬院離護城河、城墻百米之近,那一帶的城河、城墻殘壁以及其間二三十米寬的雜樹叢林,是孩子們玩耍、撒野的樂園”。

  在陳紹華的回憶中,1969年前后,中蘇因珍寶島之爭,全民備戰(zhàn)“深挖洞,廣積糧”,本來就已經(jīng)殘破不堪的城墻更是千瘡百孔了。到上世紀90年代重新修復了城墻,并重修了城門洞。

  對于時下西安的改造方案,陳紹華認為,“站在一個城市管理者的立場,應該從大局、民生的角度出發(fā)。城墻前些年已經(jīng)重修,也保存有古遺跡的質感,現(xiàn)在又進行改造,不免有太多浮躁、作秀的成分。古城墻博物館有一個就可以了,建4個聽起來都是很瘋狂的事,‘戲’未免太過了”。

  陳紹華說,具體方案他不了解,就媒體披露的情況來看,他認為缺乏文化內涵,這種表面化的改造,無疑是將景區(qū)做成一個現(xiàn)代化、商業(yè)化的大賣場,而且添加些不倫不類的假古董、假文物,這是對文化、文物的另一種破壞!皩盼幕谋Wo要從更長遠的歷史角度、參照國外成功的例子來考慮”。

  現(xiàn)在談保護已經(jīng)晚了

  西安城墻2006年已被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預備名單,且是與遼寧興城城墻、南京城墻作為整體聯(lián)合申報進入“明清城墻”項目。據(jù)國家文物局的說法,列入預備名單的項目如果在保護管理方面發(fā)生嚴重問題,隨時可能從名單中被刪除。

  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研究員張一兵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卻是一語驚人,“改不改造都與文物保護沒什么關系,因為西安古城已經(jīng)沒有多少真正的歷史遺跡了!

  張一兵說,西安城墻大部分近年來修葺過,明代磚墻所剩無幾,文物的本體大部分都包在里頭,或是壓在墻底,游客已接觸不到。也就是說,城墻已無東西可以破壞,改造純屬商業(yè)活動。真正的破壞在于當年的維修,何曾保持了原來的墻體、城磚的原貌?現(xiàn)在民眾來關注、討論這一問題,實際是不知真相,為時已晚。

  西安以鐘鼓樓為中心,呈東西南北十字街結構,2000年前后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舊城改造。張一兵清楚地記得,當時去西安正逢拆除最后一條街區(qū),西大街南北兩側都是歷朝歷代民居建筑,包括一些大宅院之類,都被一律推平。張一兵只能拍取眾多的照片作為紙上的歷史遺存記錄下來。

編輯:Aggie | 閱讀:
【 已有(0)位網(wǎng)友發(fā)表了看法  點擊查看
網(wǎng)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表情: 姓名: 字數(shù)
點評:
       
  • 請尊重網(wǎng)上道德,遵守各項有關法律法規(guī)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導致的法律責任
  • 本站有權保留或刪除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wǎng)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評論即表明您已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