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guī)劃-規(guī)劃設計頻道 → 觀點評論|規(guī)劃設計 | www.m.dcj3647.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貝聿銘作品:日本MIHO美術館有感
二:空間形態(tài) 建筑外觀與日本景觀的聯(lián)系——貝聿銘先生認為景觀對于建筑物的輪廓非常重要.所以在這里,特別是從山頂上面以及各種其他的角度去看,建筑物采用平屋頂是不相配的。 貝先生不只是單純地模仿日本傳統(tǒng)的木構建筑,而是在尋找讓建筑物能體現(xiàn)出有趣的輪廓和形狀的設計。因此,他以四角錐為基礎.使整個建筑構建幾何學的形式上,用四角錐創(chuàng)造出類似山峰或峽谷的形式.然后他研究日本式的、可以融入整體景觀的建筑輪廓。 建筑內部空間用光影來 做設計一貝先生不喜歡瓦質的屋頂,所以在西側的屋頂選用了大量的玻璃,這是建筑的正面效果。 屋頂采用玻璃和仿木的鋁質材料.形成的效果給建筑室內有一種溫暖的感覺.使博物館的光線變得非茶柔和.而且光影隨著時間而變幻。 由于使用玻璃需要遮陽材料.所以他用了仿木的鋁質材料.這種”木材”的效果給建筑室內有一種溫暖的感覺,使博物館的光線變得非茶柔和.而且玻璃天頂投射下來的光影跟隨著時間而變幻,很有視覺效果。還有通過天頂采光,隱蔽的光井將日光引入室內,投影看起來就像是一片傳統(tǒng)的竹林。 建筑對景的造型松樹 景觀設計更好地襯托了建筑—一主入口、廣場及櫻花大道是整個博物館的第一道風景,春天你會被粉紅的櫻花林而震撼,秋天你會陶醉于廣場上的紅色楓葉。
圖:入口廣場及停車場外圍的紅楓林 第二道風景是蜿蜒的隧道、直線的橋和自然環(huán)抱的群山。走入彎曲的隧道,你并不能看到盡頭是什么.你會被隧道中特色的如日本扇子式樣的燈具所吸引。
隧道的盡端是一座飛逸的鋼索吊橋.該橋獲得了國際橋梁構造學會的優(yōu)秀獎,被稱贊為“典型的輕美如飄之造型,是映襯在自然群山景觀之上的優(yōu)雅藝術品”。
第三道風景是建筑入口及兩側的坡地綠化.貝先生認為博物館的入口至關重要,要有一種莊重典雅又有歷史文化的儀式感.讓人感到進入建筑就如同前往圣地朝拜一般莊重。因此,入口景觀的修剪球形植物和燈具、臺階共同營造了這種感覺,兩側的坡地綠化則為自然式綠化種植,與其人工造型形成鮮明的反差.并烘托入口的氣勢。 石之庭院細部.展示了石頭和苔蘚的共生(東出清彥拍攝建筑入口的月洞門) 最后的風景是建筑內的景觀布置.在正館入口大廳的玻璃外側,種植著由貝先生嚴格挑選的造型松樹。 作為視線對景的焦點,遠處層巒疊嶂的信樂山一望無際。在博物館的北館,陳列著日本茶道的藝術品.因此貝先生設計了一座石之庭院,這體現(xiàn)了其對日本傳統(tǒng)的尊重。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
|
|